张治中


张治中和冯玉祥在淞沪会战中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一个国民党将军作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谈判。他就是张治中

张治中身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他从来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不仅如此,在他几乎整个军旅生涯中、都一直在谋求与中共合作,谋求国内和平。

黄埔军校时期,他与中共周恩来、恽代英合作密切,结成深厚友谊。西安事变时,他主张和平解决。从1937年11月20日至1939年1月17日,他与中共湖南省委合作,推动湖南抗日救亡运动迅猛发展,创造了湖南国共合作的“黄金时代”。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一抗日战线的稳定性。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1945年8月至10月,在重庆、他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

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1946年5月,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期间,营救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


张治中


张治中


周恩来、赫尔利、毛泽东、张治中、朱德

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

1949年9月,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治中将军被毛主席称为“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因其一生均为中国和平奔波,故后人称其为“和平将军”。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16岁那年,他满怀梦想离开了养育之地,怀揣着母亲七拼八凑筹来的24块银元,踏上了外出闯荡的路。

离开家乡前,母亲按照流传在安徽洪家疃村的古训、让他“咬口生姜喝口醋”。这个旧俗的寓意是,希望他在人生的岁月里,能够承受得住所有的苦辣辛酸、成人立业。


左起:张澜、邵力子、郭沫若、傅学文、张治中、毛泽东


张治中到延安接毛先生赴重庆谈判。


张治中和妻子洪希厚育、女儿张素娥、儿子张一纯

此后,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和其他少小离家再也未回的革命者不同,在他离开家乡的岁月里,故乡洪家疃一直是他心灵的栖身之所。

无论是参加最后一科考试遭遇不公平落榜时,还是作为“备补士兵”和“备补警察”食不果腹时,抑或在浴血沙场,他就是在”咬口生姜喝口醋"这句古训的激励下,坚韧不拔地挺了下来。

后来,张治中还请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将这句话写成一块横匾。这位先后在“国共”两党都身居高位的风云人物,曾经这么说:“我之所以有今天,是这句话赐予的。

1969年4月6日在北京因病逝世,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想当年,他和中共议定《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遭国民党拒绝后,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北平、并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对于这份声明,蒋经国曾经这么预言:“他太天真了,将来死无葬身之地。”蒋经国的预言落空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