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深圳讯)2025年初,深圳整合医学团队功能性治愈1型糖尿病相关新闻见诸报端后,在国内国际内分泌学界、1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庭、社会各界引发广泛关注,继105年前加拿大班廷发明胰岛素挽救1型糖尿病生命之后,意味人类内分泌进入新的历史里程碑,1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庭需要更新治疗观念,更多的患者和家庭迫切希望了解治疗相关进展和科学突破。
对于基础医学研究而言,进入临床运用需要漫长的过程,大部分研究甚至无法进入临床运用,患者瞬时点燃的希望,最终随疾病的进展而无疾而终。正因如此,我们与深圳整合医学团队保持密切联系,每月权威发布跟踪数据,为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功能性治愈带去帮助和指引。
安赤颖团队每月一次为1型糖尿病入组患者举行MDT to HIM 远程见诊
记者连线采访深圳恒生医院整合医学中心安赤颖主任助理王博,“对于早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C肽值在0.5ng/ml左右,阻断肠道-免疫反应,能够实现功能性治愈,完全停用胰岛素。”王博接受采访时表示,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愈即是疾病逆转,意味患者健康结局完全反转。因此,新诊断的患者应立即采用整合医学干预,这是第一且最重要的策略。工作中接触到很多新发患者家长,内分泌科胰岛素常规治疗后,又不甘心,到北京、上海等大医院求助,希望有新的技术能治愈疾病,寻医问药一圈下来,发现均采用胰岛素标准治疗,后又寄托中医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最后还是离不开胰岛素。且随着疾病进展,胰岛素越用越多,一圈弯路走下来,耽搁孩子最佳治疗时机,失去了功能性治愈停用胰岛素的最佳机会。
即使对于胰腺贝塔细胞残余量低下或者完全丧失的1型糖尿病患者,整合医学疗法也能够为1型脆性糖尿病提供胰岛素减量、TIR值(目标范围内血糖达标时间)提升,CV(血糖变异系数)、值降低,从而把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低。不仅如此,还能阻断1型糖尿病患者其他自身免疫攻击,诸如甲状腺、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攻击,让1型糖尿病患者接近或者达到健康人群的预后结局。
“儿童青少年罹患1型糖尿病万分不幸,选择整合医学功能性治愈的儿童青少年是整个家庭的幸运!”安赤颖主任助理王博接受采访时表示。
安赤颖团队为记者提供了整合医学干预1型糖尿病2025年3月份数据。
2024年6月至2025年3月,共入组干预28名1型糖尿病确诊患者,其中女性12名,男性16名,年龄最小4岁7个月,最大42岁,平均年龄15岁,年龄集中在8-15岁。
截至3月份,9位1型糖尿病患者完全停用胰岛素后,血糖正常化,完全停用胰岛素最长时间为10个月,9位患者空腹C肽平均值从0.59ng/ml提升到0.86ng/ml,平均HbA1c从干预前10.2%降低到5.3%,整体TIR值接近100%,整体CV平均值12.5%。停胰岛素组平均年龄15岁,最小8岁,最大31岁,糖尿病病史从新发到9个月不等,其中7位患者因酮症酸中毒确诊1型糖尿病。
截至3月份,除上述9位患者外,其余19名患者均实现胰岛素减量50%—80%不等,东莞一位13岁患者胰岛素从109U减到18U,河北一位15岁患者从60U减到10U,平均IDAA1C(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国际金标准:记者注)值为8.5,小于金标准9。根据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学会(ISPAD)对1型糖尿病缓解期(PR)的定义(胰岛素需求量<0.5u/kg/D,糖化血红蛋白<7%),19名患者完全进入1型糖尿病缓解期(PR)。
(安赤颖主任正在为1型糖尿病患者查房)
记者特别连线采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功能医学分会理事、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功能医学分会委员、留美访问学者、预防医学博士后、深圳恒生医院内分泌科兼临床营养科主任安赤颖教授。
记者:安主任您好,感谢您和您的团队在1型糖尿病领域里程碑的突破,希望在每一个月数据发布之际,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回答我的问题,旨在为1型糖尿病患者解开心中困惑。
2025年3月份核心问题如下:在临床上,偶尔能观察到一种现象,1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胰岛素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进入“蜜月期”,血糖变得更加容易控制,个别患者甚至可以数周甚至数月停用胰岛素,请问安主任,整合医学功能性治愈1型糖尿病本身是不是一个“伪命题”,实质上是诱导患者进入蜜月期?
安赤颖主任: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也是1型糖尿病患者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临床胰岛素治疗,部分患儿会进入蜜月期,但蜜月期结束也就意味胰岛功能基本丧失,胰岛素成为终生唯一治疗药物。
(青少年儿童1型患者都亲切称呼安赤颖主任:安糖妈妈)
首先,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愈与“蜜月期”有本质区别,整合医学是从肠道微生态、破坏的肠粘膜、肠漏症与IgG免疫攻击,这三个1型糖尿病病因入手,对因治疗,根本目的是切断免疫攻击反应,保护残存的胰岛贝塔细胞,激发胰岛贝塔细胞的再生能力,提升患者C肽,保留胰岛分泌功能,恢复患者自体胰岛素实现血糖正常调节。通常情况下,发生过酮症酸中毒后,进入“蜜月期”的机会大幅度降低,且通常情况下“蜜月期”只有一次,不会发生第二次,到目前为止,9例功能性治愈患者中,7例发生过酮症酸中毒,2例送ICU抢救,1例在我们干预前几个月进入过4周左右的“蜜月期”。因此整合医学功能性治愈1型糖尿病与“蜜月期”有本质的区别,每月一次的干预数据对外公布,我们正好可以一起见证。
其次,从时间范围上看,大多数患者的蜜月期持续数周至数月,部分患者可能达到一年左右,但极少超过一年,蜜月期结束后,贝塔细胞残余量进一步降低,大部分病人C肽值小于0.2ng/ml,正式进入脆性糖尿病期,注射胰岛素也不能平稳控糖,血糖变得越发失控。从肠道-免疫入手,整合医学功能性治愈是终身性质的,而蜜月期发生的前提是在胰岛素介入治疗后,在9名功能性治愈患者中,其中有一例是新发患者,从未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到目前为止,整合医学干预三个月后,血糖正常化。因此,功能性治愈并不是诱导患者进入短暂“蜜月期”。
最后,我们能够通过核心生物标志物——解连蛋白与“蜜月期”进行本质上区分。2000年,澳洲生物学家首次发现解连蛋白,2006年,L.Molteni等发表在《Diabetologia》上的《肠道通透性增加优先于1型糖尿病的临床发作》研究中证实了IgG介导的免疫反应会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黏膜淋巴细胞侵润和形态学变化,其关键生物标志——解连蛋白标志着这种自身免疫的发生。通过整合医学干预后,所有的入组干预患者均能实现解连蛋白转阴,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证据支持,其他辅助证据,诸如:空腹C肽、胰岛素自身抗体等也能与蜜月期进行有效区分。
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3500年前,古埃及出现了人类糖尿病的病例记录,105年前,班廷发明胰岛素后人类为之大为振奋,以为找到了糖尿病的治愈方法,最终胰岛素从神坛沦为常规临床药物。1型糖尿病历来被视为“人类医学禁区”,作为脆性糖尿病,胰岛素仅为维系生命的唯一药物,并不能阻止1型糖尿病100多种并发症发生与发展,无法改变患者预后结局差和生活质量低下的局面。安赤颖主任带领的深圳整合医学团队的世界级整合创新,不论是功能性治愈1型糖尿病还是改写1型糖尿病结局,他们都正在改变1型糖尿病的未来,我们期待4月干预数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