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添新丁的上海顾先生遇到件烦心事,一个自称某儿童摄影机构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推销百天照上门拍摄套餐。对方是怎么知道自己妻子的姓名、电话,孩子的出生时间等详细信息的?顾先生选择报警。警方锁定摄影机构法人邹某某,发现邹某某掌握大量新生儿母亲姓名、电话、分娩医院,新生儿出生日期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他从一个月嫂服务机构购买的,共3.9万余条。
(4月3日《现代快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孩子才出生信息就泄露,这可不是小事。警方没有简单的处理案件,而是揪着儿童摄影机构的扎根“尾巴”拽出了一批“狐狸”。那真是让你想不到,这些人的胆子真是够肥的,原来是一条完整的“信息买卖链条”。
民警注意到,王某某是这家月嫂服务机构常驻一家医院产科的文员,在她向儿童摄影机构提供的母婴信息中,涉及上海大大小小十几家医院,这些信息又是谁提供的?随着案件的侦办,月嫂服务机构的刘某某进入办案人员的视线。经查,刘某某是总公司的文员,他将搜集到的各个医院汇总上来的母婴信息发送给王某某,王某某再发给儿童摄影机构的邹某某。儿童摄影机构的邹某某在获得母婴信息后,和一家话务公司签订合同,把信息发送给对方,由话务公司向新生儿母亲拨打推销电话,这些个人信息就这样被层层转卖。
堵住新生儿信息泄露漏洞,方能守护信息安全防线。这起信息买卖案件并非孤例,新生儿信息泄露频发,凸显出“信息买卖”治理的严峻性与紧迫性。
新生儿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家长会频繁遭受各类推销电话的骚扰;另一方面,如果婴儿等信息落入“更坏的不法分子”手里,还可能利用于精准诈骗。
上海的这起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很多:一个民间的月嫂机构,何以能攀上医院的高枝?医院的信息管理咋就能有如此大的漏洞?那些做生意的儿童摄影机构、奶粉营销机构、产后恢复机构、儿童洗浴机构等等,为什么做生意不走正道?还有就是“专门拨打推销电话”的所谓“科技公司”,治理骚扰电话10多年了,也出台了严格的法律法规,骚扰电话何以还是一直侵袭着公众的生活,是他们太嚣张,还是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针对新生儿信息泄露问题,必须多方发力,织密信息保护网。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涉及个人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的行业进行严格管理,对“信息买卖”要“痛下杀手”。
为上海的这起案件办理送去掌声。查处信息泄露,就不能搞“碎片化”“段落式”查处,每一期信息买卖案件,都必须揪着露出的“尾巴”拽出背后的“狐狸”,实现全链条式样的打击。孩子才出生信息就泄露,不能轻饶“中间商”和“批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