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人社部率先官宣2025年养老金双涨,城乡居民养老金上涨20元,上涨金额跟2024年持平。对于职工养老金涨幅,从财政部会议发言能看到苗头。

保障今年的养老金涨幅,不会低于去年的标准。按照会议精神看,今年的养老金涨幅应该也是在3%,虽然不算高,但会议强调要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并且在国家政策补贴下,这三类人养老金涨得最多,今天我们就对养老金的调整方案以及涨幅的具体倾斜,给大家详细说说。



低收入群体如何界定

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是养老金调整的总体规划。那究竟什么样的算低收入群体呢?以2024年为例,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约为3600元。按照整个水平来看,60%算是及格线,即每月领取2160元,照此推算低于这个标准的算低收入群体。

怎么个倾斜办法?养老金上涨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定额部分是地区统一标准,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挂钩调整部分,分为养老金挂钩和工龄挂钩。倾斜调整主要是特殊地区补贴和高龄补贴。



调整方案“控高涨低”

国家调整办法,主要是控制养老金上涨的乘算部分,提高加算部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养老金每月2000元和6000元,如果都按照3%上涨,就变为2060元和6180元。养老金差距从每月4000元,变成了每月4120元。

加算就不一样了,2000元增加100元,6000元增加120元,两者差距就变成了4020元。上涨的金额虽然还是多,但是整体上涨的比例却缩小了。控高涨低,就是国家调整养老金平衡的总体战略。



三类人群涨得最多

70岁以上高龄人群:在每年的养老金上涨中,对于70岁以上高龄人群,都有专项的高龄补贴,每月在涨幅基础上,额外增加15-40元。并且,到达75岁、80岁时,高龄补贴力度也更大,每月能够增加30-70元,一线城市还会更高。

工龄高的退休人员:工龄部分的养老金上涨,多地区都开始落实阶梯化上涨。从原来固定的一年工龄单价1元的形式,变成根据工龄年限,适用不同单价的方式。比如15年工龄,单价是1元;15-30年工龄为1.2元;30年以上为1.4元,照顾工龄高的人员。

艰苦偏远地区退休人员:这类人群无可厚非,这类人群工作时就能享受地区补贴。退休后养老金上涨,也受国家重点照顾。补贴力度根据艰苦边远地区的类别不同,涨幅标准从每月40元-60元不等。



如何提高退休后养老金

我国退休金领取,一直实行“多缴多得”。想要在退休之后,领到更多的养老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二是增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虽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养老金的差距,但一线发达城市的物价水平,也要远远高于二线三线城市。不能光看到优点,从而忽略缺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