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初,俄罗斯图-22M3轰炸机的坠毁事件为中国轰-6机群的现代化提供重要警示,结合中国当前需求与轰-6系列的改进潜力,中国需要加快列装轰六-K/N了;
2022年11月,轰-6K轰炸机挂载KD-21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中国空军第10轰炸机师第29航空团隶属于东部战区,该团轰-6K部署在安徽省安庆空军基地。机身编号为20X1X,与照片中机身编号一致。
当前,俄军图-22M3机群存在严重隐患:服役超40年,金属疲劳和零部件短缺导致事故率上升;苏联解体后,苏联空军战略轰炸机的供应链断裂,维护依赖有限库存,乌克兰战争的高烈度任务加速它们的损耗;图-22M3模拟式航电难以整合现代传感器和武器系统,发动机效率低(NK-25油耗比现代发动机高30%),凸显其不适应信息化战争;
与之相比,中国轰-6机群在200架以上,但是,其中老旧机型数量不少,老旧型号的隐患、性能无法满足中国空军全域覆盖、全域作战的要求;
老旧轰六受制于原始设计,进行大规模升级需要花费巨额军费,并且缺少智能化作战潜力,所以,中国战略轰炸机需要尽快从轰-6N过渡到未来体系;
除此之外,轰-6K/N融入体系也是建立战略优势的必须性:
从长期战略展望:中国轰六K/N避免重蹈图-22M3覆辙:轰-6N是“低成本维持战力”的最优解,但需同步推进轰-20研发(预计2030年前服役),避免技术路径依赖;发展隐身无人轰炸机(彩虹-7等),分担高风险任务,减少有人平台损耗。中国需要确保发动机、复合材料、航电芯片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杜绝图-22M3式的“零部件断供”危机;
图-22M3的坠毁印证了“缝缝补补”式改进的局限性。中国需以轰-6N为跳板,短期内通过高性价比替换维持战略威慑,同时以轰-20为核心构建“隐身+防区外+无人”三位一体的下一代空中打击体系,最终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