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初告捷,别尔哥罗德却烽烟四起:普京的自信或许来得太早
普京太过自信还是胸有成竹?库尔斯克收复告捷,别尔哥罗德却烽烟四起
2025年3月28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重新掌控库尔斯克地区的戈戈列夫卡村。
这是自2024年8月乌克兰突袭库尔斯克以来,俄方首次宣称在本国领土上“收复失地”。
然而,俄总统普京首次亲临库尔斯克地区前线视察,既是对前线官兵的激励,亦是对国内舆论的动员。
但战场现实与官方宣传之间的鸿沟日益显现。
这场拉锯战不仅暴露了俄军的战略短板,更折射出克里姆林宫在军事与舆论双重战场上的困境。
库尔斯克“收复”叙事与战场的裂缝
俄军对库尔斯克地区的“收复”行动,被官方包装为重大战略突破。
2025年3月,普京身穿军装视察库尔斯克前线,宣称俄军已夺回部分的失地,并计划沿边境建立“安全区”。
俄罗斯通过消耗战策略在库尔斯克地区逐步反攻,截至2月中旬已夺回至少800平方公里土地,意图削弱乌军精锐力量。
此外,俄军近5天加速反攻,宣称控制24个定居点和259平方公里领土,并首次攻入乌克兰东北部苏梅州,开辟新战线施压乌军防御体系。
但是乌克兰军队失去去年占领的俄库尔斯克州的控制后,已转向进攻邻近的别尔哥罗德州。
泽连斯基没有确认进攻地点,称这是为了防止俄军大规模集结。
这种矛盾凸显了俄方“宣传先行”的策略。
普京的视察为前线注入信心,但库尔斯克战局远未稳定。
例如,苏贾市作为乌军后勤枢纽,尽管俄罗斯军事记者12日早些时候发布宣称俄军攻占库尔斯克州南部战略重镇苏贾市,通过升起国旗强化宣传效应,但实际控制范围与乌军反制能力仍需验证。
俄军的“胜利叙事”更多服务于国内舆论,试图以战术小胜掩盖战略困局。
俄军在库尔斯克的推进“不过是战术调整,而非决定性胜利”。
别尔哥罗德的战略困境与俄军内部矛盾
与库尔斯克的局部“捷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别尔哥罗德州的持续动荡。
自2025年3月18日起,乌克兰军队突破边境防线,使用无人机猛烈攻击俄罗斯库尔斯克和别尔哥罗德两个地区。
其地面部队试图突破防线,以期占领更多领土。
这是自两国战争以来,乌克兰对俄罗斯领土发动的最大规模袭击。
信息战与战略误判的双重困境
克里姆林宫在战事中始终面临“双重战场”——前线鏖战与舆论操控。
普京宣称“考虑对乌克兰临时托管”,试图以强硬姿态掩盖边境失守的尴尬,俄方的战略误判亦加剧了危机。
2024年8月,乌军突袭库尔斯克时,俄方低估其反击能力,导致1300平方公里领土失守。
尽管俄军此后调集重兵反攻,但过度依赖传统作战模式,未能有效应对乌军的无人机袭扰与灵活战术。
结语
库尔斯克与别尔哥罗德的战局,本质上是俄乌冲突的缩影:一方以宣传塑造“胜利幻觉”,另一方以实战撕破“安全神话”。
普京的自信源于对国内舆论的掌控,却难掩前线士兵的疲惫与民众的恐慌。
若俄军无法在短期内稳固边境防线,其“本土不可侵犯”的叙事将彻底崩塌,进而动摇普京政权的合法性。
战争第八个月的胶着态势表明,军事硬实力与舆论软实力的失衡,正将俄罗斯推向更深重的战略危机。
参考资料
新华社:《观天下·乌克兰危机|库尔斯克,俄军全线进攻》
环球网:《乌官员:乌军未完全撤出苏贾 部分俄军已进入该市》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军已解放库尔斯克州戈戈列夫卡村》
澎湃新闻:《普京“罕见”军装视察前线下令夺回库尔斯克,专家:向停火谈判展示实力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