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元朝修的《宋史》这么烂!清朝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里评价《宋史》就俩字:“芜杂”。确实,这部史书不仅冗长,而且质量极差。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元朝修的这部史书,确实问题不少。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给前朝修史,是证明本朝合法性的重要手段。所以元朝一建立,也很重视给宋朝修《宋史》。从元世祖到元文宗,好多皇帝都在这事上很上心,可一开始修史,大臣们就吵得不可开交。
为啥呢?因为宋朝那时候,称帝的政权可不止宋朝一家,辽、金、西夏、大理,甚至越南都对外称帝。就像曹操说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在古代中国人观念里,一个时代只能有一个正统、一位皇帝。同一时期皇帝多,那就不是大一统,而是分裂时期,像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是。宋朝时周边的政权都称帝了,所以宋朝的这“皇帝”名号就不值钱了。所以元朝要修《宋史》,到底该把宋朝赵氏、辽朝耶律氏,还是金朝完颜氏当正统呢?因此辽、金、宋谁是正统这事,在元朝朝堂吵得一发不可收拾。
有人觉得宋朝是正统,理由是辽和金用过宋朝年号。可南宋又向金国称过臣,宋高宗赵构求和,都把南宋变成藩属国了。要是把金朝当正统,女真人又是成吉思汗的死对头,承认金朝正统,不就等于打自家祖宗脸?还有人认为没必要给宋朝修史,毕竟从唐末五代十国开始,天下就一直分裂,到元朝才统一。所以,与其单修《宋史》,不如把宋朝历史放进五代史一块修,把宋朝当成势力大的军阀政权。
争了好久,“辽、宋、金三朝分别修史”的方案总算是定了下来,这就意味着宋朝不算大一统王朝,辽、宋、金都被看作正统。
反复争论后,蒙古人才准备修《宋史》,可这时都到元顺帝时期了。元朝除了元世祖和元顺帝,其他皇帝在位时间加起来不到50年。结果前朝史书还没修好,元朝就快亡了,这直接导致《宋史》成了豆腐渣工程。
《宋史》有496卷,在二十四史里篇幅超大。但质量问题严重,字数虽多,可才用两年多就匆匆完稿了,与其说是修撰,还不如说是拼凑。为了赶进度,编撰者把宋代官方文书一股脑收录,连墓志铭都不放过,《宋史》就跟资料汇编似的。而且王安石变法后,宋朝新旧党争激烈,每方上台都重新修史,《神宗实录》有好几个版本,你说这是修的哪门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