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车圈热词榜,除了AI,当数智驾。新春之后,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广汽等车企不约而同纷纷开启“全民智驾”新征程,2月9日,长安汽车提前比亚迪一天,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吹响了中国全民智驾时代的号角,车企一些列的动作与规划,不仅展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雄心,更以其深刻的本土化策略和端到端技术路径,也为全球智能驾驶领域注入蓬勃动能。
几乎同一时间,特斯拉宣布其FSD(Full Self-Driving)技术正式入华,无疑又给中国市场投下一颗深水炸弹,使得本土与海外两大巨头智驾技术较量成为焦点。
可以预见,2025年将会是中国“全民智驾”普及元年,也会是自动驾驶正式进阶之年。
智驾理念之争,多重冗余坚守安全底线
一直以来,长安汽车都坚持“科技普惠”理念,致力于让最前沿的智能科技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在智能化领域,长安汽车累计投入1148 亿元,建立超过5000 人的软件及AI 人才队伍。自2009年,就开始布局自动驾驶,组建团队立项研发自动驾驶汽车;2016年实现全国首个2000公里智能驾驶长距离测试;2020年新产品100%联网,100%搭载驾驶辅助系统;2022年,全球首发量产APA7.0远程无人代客泊车; 2024年6月,进入国家首批智能网联试点企业,率先实现L3级自动驾驶技术发布,12月首发上市全栈自研的高阶智驾的长安启源E07。
在几天前,基于全球唯二的“中央+区域”环网架构SDA平台的第二款产品长安启源Q07也开启预订,这款AI数智新汽车不仅是“北斗天枢2.0”计划的首款产品落地成果,更以同级唯一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让曾经属于豪华车的智能体验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中国汽车加速迈入“智驾平权”时代。
长安汽车认为,智驾普及速度慢,根本原因在于用户的三个担忧——没安全感、效率不高、舒适性差。针对这些担忧,天枢智驾在把安全置于首位的前提下,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突围,致力于给用户打造“敢用、想用、爱用”的智驾系统。
首先是软、硬、芯、感、一体化融合架构及多重冗余配置,比如长安启源Q07为什么要搭载同级唯一的激光雷达?是为了增强了传感器的冗余,显著提升系统的探测能力和可靠性,最远探测距离达到 300米,即便是在暗光中仍然能保持130m内车辆稳定检测。而且,长安还把25万以上车型配备的AES(自动紧急转向系统)配置到主流车型!长安启源Q07是同级唯一搭载AES紧急避让系统的车型,它可以让车辆自动绕过横穿的骑手,以及水马、锥桶、异形障碍物。
我们知道,当下的中国汽车智驾技术如火如荼的发展着,除了像长安汽车这样主机厂坚持自研,华为、Momenta、卓驭科技以及百度、特斯拉FSD等高阶智驾技术供应商在行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其中,特斯拉的FSD(Full Self-Driving)技术则主要依赖于视觉系统和神经网络算法。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凭借其强大的硬件和软件结合优势,确实在自动驾驶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当FSD技术试图进入中国市场时,其所面临的挑战显然不同于北美或欧洲,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化和环境问题,中国道路的复杂性、交通规则的多样性,以及本土驾驶习惯的差异,要求自动驾驶技术与安全必须进行深度的本土化改造。
本土化突围:长安天枢智驾的独特优势
自动驾驶发展是围绕车路云一体化开展,自然离不开智能网联基础设施。人、车、路、云最终都要往生态这个方向去发展,依托重庆独特的“8D魔幻地形”城市IP和“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长安汽车携手腾讯共同构建了一个数字云底座,加整个全套研发工具链的打造,实现7×24小时全天候整个云服务的基础服务。
长安天枢智驾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和适配上。在复杂的中国道路环境下,长安通过采集真实场景数据,打造了涵盖夜视通行、极端天气避撞等多样化应用的完整场景库。
其独创的夜间视觉算法结合毫米波和激光雷达,使得AEB(自动紧急制动)在夜间也能实现120km/h的刹停能力。这种针对本土需求的技术优化,长安汽车积累的AEB/AES数据量,让误触发率间隔做到了24万公里/次,把天枢智驾安全红线推到了135km/h;并且采集32万场景数据,逆光雪地也能精准识别。解决了视觉受限场景下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信心。
在泊车场景中,长安天枢智驾通过激光雷达精准测距能力,适配了300多种复杂车位,甚至支持远程挪泊功能,令用户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能挪动家中的车辆。与特斯拉FSD相比,长安天枢智驾的技术本土化深度无疑更具竞争力。
此外,基于SDA架构,用户可通过语音、手势、视觉等多模态交互直接参与智驾决策和升级座舱体验。“在基础能力趋同化的前提之下,再去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长安汽车首席智能驾驶技术官陶吉拆解了长安的智驾哲学——先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出“合格司机”,再通过交互进化培养“老司机”。
以视觉系统和神经网络算法闻名全球的特斯拉FSD技术,在中国复杂的驾驶场景中,FSD的适应性仍面临挑战。当重庆8D魔幻立交的螺旋坡度遇上黄桷湾的五层纠缠,当深圳城中村电动大军的无序流动对冲陆家嘴的霓虹车河,天枢智驾已在这些“东方特色科目”中进行1年多时间的场景训练,仅8D立交桥就实测超过一万次。尤其在早晚高峰的“8D魔幻地形”里,收集测试车在陡坡、急弯、多层立交桥等高频、极端场景下的数据,持续优化驾驶算法。
在驾驶习惯方面,为了让汽车真正开得像个“老司机”,长安聘请重庆当地的金牌司机做数据采集,训练出“让车不点头的刹车技巧”“雨雪天预判侧滑的转向手法”等“技能”,使车辆操作更贴近人类驾驶习惯。
这种扎根中国大地的数据闭环,让系统对路权博弈的微妙平衡掌握如同棋圣布局,相比依靠全球通识逻辑行进的FSD,已然形成鲜明的体系化差异。
智驾平权,10万可享激光雷达的冗余安全
除了FSD适应性面临挑战,其高端技术定位虽然吸引了部分中高收入群体,但在追求性价比和实用性的中国市场,如何实现技术落地与用户接受度的平衡,成为其入华的关键命题。
在这场技术与理念的对话中,长安天枢智驾凭借其自研能力、对本土驾驶场景的深刻洞察以及“智驾平权”的愿景,展示了与特斯拉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长安天枢智驾秉持“智驾平权”的理念,致力于让更多普通消费者享受到智驾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安全。这种技术普惠思维不仅体现了长安汽车的社会责任,也彰显了其作为本土企业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当2025年激光雷达车型下探至10万元区间时,并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目前长安已经将中阶智驾成本控制在5000元以内。“对于10万元的车来说是5%的成本占比,完全可以接受。”陶吉表示。
按照“北斗天枢计划2.0”,此次智驾下沉由深蓝品牌打头阵,未来还将匹配到更多车型。到2028年,天枢智驾将迈向L4级功能,全面覆盖多种复杂场景。长安开启的不仅仅是技术平权运动,更是智能驾驶产业的生态革命。
在全球化浪潮与本土化需求的交汇点上,长安天枢智驾以其技术深度与市场洞察力,为中国智驾技术的未来发展树立了标杆。中国本土高阶智驾技术与特斯拉FSD的较量,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技术与文化的对话。在这场智驾平权之战中,长安天枢智驾无疑展现了中国汽车企业的创新力与责任担当。
未来,随着北斗天枢2.0计划的逐步推进,长安汽车将继续以技术进化和生态合作为驱动,让智能驾驶技术真正服务于每一位中国消费者,为全民智驾的新时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