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专治一切不服。



想让车主为信仰充值,自己称神的,在这个圈子里不只出现过一个。

但为什么现在这个圈子里能称神的并不多?

并不是现在的神多牛逼把前辈们都干掉了,而是安全事故会狠狠教会他们——

什么才是造车最大的信仰?不是速度,不是激情,是安全。

牛逼Plus如马斯克,现在每次出场都很少跟特斯拉汽车捆绑在一起了,他宁可玩火箭或机器人。

毕竟在造车面前来回蹦跶,非常容易擦枪走火。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不信邪。

雷布斯是咱们的汽车圈里最接近“神”的一位了,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儒雅又谦逊。

正因为这样,他比过去任何一位造车界的大佬都玩得花,流量玩得比以前任何一家车企都要溜。

斯基之前很难理解,雷布斯走到今天,其实可以慢慢摆脱流量体质,不需要再频繁挂热搜了,为什么他不收手?

还是生姜看得明白,他缓缓说出一句至理名言:

流量是春药。

而春药吃多了,总有一天会让身体处于亏空状态。



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造成3位女生死亡。

这是一起车祸,这样的车祸咱们这里一天得有差不多1600起,因事故死亡的人也有100多个。

为什么单单这起车祸被挂热搜了?

吃什么样的流量,就得接受什么样的反噬?

这起车祸中一名遇难者的妈妈说自己以前是雷布斯的忠实粉丝,一直看他的抖音视频。

雷布斯拍视频给大伙看开着SU7漂移,打开SU7后备箱看隐藏空间,怎么选SU7的颜色,怎么给SU7化妆镜调光。

但好像没拍过怎么找到SU7隐藏的应急机械拉手,SU7标准版没有激光雷达,开车时别让手离开方向盘。

雷布斯的流量很大,但他把流量用在了讨喜视频上,而不是安全科普上。

什么样的流量就会吸引什么样的车主?

SU7的车主知道化妆镜可以调光,后备箱有隐藏空间,却找不到隐藏的应急机械拉手在哪里,斯基也不觉得奇怪。

因为雷布斯没有拍过。

如果这只是一款普普通通的车也就算了,一般人凭直觉也能找到门拉手,而它偏偏不普通。

它讲究速度与性能,讲究材料与设计,把平时不重要而关键时刻能救命的门拉手藏了起来。

这种费尽心思藏起来的门拉手,哪怕车主知道,一般坐车的人也不知道。

这么重要的知识点,其实值得雷布斯给粉丝反复划、多次划、连续划。

比门把手更重要的知识点是SU7的性能参数。

斯基相信,雷布斯的粉丝有一大半或许都听不懂SU7的参数,斯基这个文科生也听不懂。

但雷布斯可以拍视频告诉粉丝,SU7标准版有化妆镜,没有激光雷达。

没有激光雷达,晚上识别障碍物就没有那么及时。



很多人问,为什么出车祸要找车企?因为很多玩法不一样了。

过去出车祸不找车企,是因为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在这套规则里,传统车企把自己的责任摘干净了。

上世纪初的前10年里,城市马路上几乎没有汽车,行人可以在马路上干很多事,比如摆摊、玩耍。

那时候也没有乱穿马路的概念,因为马路就是用来自由穿行的。

上世纪20年代以后,马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汽车,它们开始在马路上伤人。

很多城市为在车祸中丧生的儿童立了纪念碑,它们还发表漫画妖魔化汽车,把汽车和死神联系起来。

大伙还要求所有汽车必须安装一个控制器,把速度控制在25英里一小时。

有点像咱们要求小电驴限速。

但汽车厂商哪有小电驴厂商好欺负,它们开始反击,用漫画或其他形式羞辱乱穿马路的行人:

把乱穿马路的人定义为小丑、乡巴佬、土包子。

当然他们还有配套行动,让行人学习交规,让司机考驾照。这些事都做了以后,他们开始反复输出:

出了车祸,责任要么是行人的,要么是司机的。都不是的话,一切责任在上帝。



不过有一说一,即便把责任摘干净了,这些汽车厂商对安全还是有足够敬畏心的。

很多车企最看重的指标不是销量,不是速度,而是零死亡率。

现在智能驾驶出现了,它的出现等于把车企重新卷入了责任名单之中。

如果开车的是系统,不是司机,该不该找车企?

这可能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划分清楚的责任问题。

不过咱们的车企哪怕很多事现阶段推动不了,只是学学以前车企的表演风格,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上世纪的汽车厂商为了丑化行人,特别贴心地刊登了大幅漫画广告:

有个小丑走在汽车前面,心里想着“布鲁克林的风景不要太好看嘛”。后面车里的司机一脸无辜。

咱们是不是也可以拍短视频丑化开智驾的司机,找小丑扮演两手一摊,把辅助驾驶当智能驾驶的司机。

车子撞上了墙,燃烧了,留下智能系统一脸无辜。

总之咱不能表演的时候,拍系统开车,车主在后座办公、睡觉、吃火锅的炫酷视频。

出了事,再一口咬定辅助驾驶不是智能驾驶。

或许,咱们是时候少排一点花里胡哨的销量榜,多排一点死亡率榜了。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