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柯尔特、温彻斯特和马林·罗克韦三家公司制造了勃朗宁M1918BAR自动步枪。由于该枪设计较笨重,因此要加装两脚架以保持射击稳定,这款枪也称作轻机枪。1918年7月,大量M1918BAR轻机枪从美国运往欧洲,用于援助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军队。

M1918BAR轻机枪

勃朗宁M1918BAR轻机枪采用长行程导气式活塞、开放式枪机,口径7.62毫米,空枪质量7.25公斤;枪口初速每秒860米,理论发射速率每分钟650发,战斗射速每分钟500发,有效射程548米,采用20发弹匣供弹。M1918BAR轻机枪虽然精度稍差点,并且弹匣容量少影响火力持续性,但该枪结构简单,分解方便,因此被一些国家看中。1927年,波兰陆军委托比利时FN公司生产1万挺M1918BAR枪机枪,该枪定型为1928型勃朗宁轻机枪,简称WZ.28。

WZ.28枪机枪



这款机枪与M1918BAR相比,有些地方不一样,主要改变有手枪形握把、新型两脚架、开放式V型缺口罩门,并将枪管稍微延长。从上图来看,两款枪的主要区别是枪口,一个管形,另一个是喇叭形。WZ.1928全枪长1110毫米,枪管长611毫米,空枪重9.5公斤,弹匣容量20发,理论射速600发/分。二战前的波兰军事实力排名欧洲第五,拥有八十多万军队,机枪装备量很大,因此该国出资金获得WZ.28轻机枪生产授权,要自己制造这款自动枪械。

波兰版的WZ.28轻机枪由首都华沙的国营步枪厂生产,不过制造出来的枪与原来FN公司生产的相比,稍有一些细节上的修改,例如新的机械瞄具。直到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WZ.28轻机枪一直是波兰步兵和骑兵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总装备量约有2万挺。

1935年,波兰的枪械设计工程师以WZ.28轻机枪为基础,改进出一种机载航空机枪,命名为WZ.37。该枪取消了握把,安装了铲形握把,枪管也能快速拆卸。因为WZ.28配备的20发弹匣的火力持续性不适合用作航空机枪,所以WZ.37改为91发弹盘,射速提高到1100发/分。WZ.37航空机枪空枪重7公斤,一共制造了339挺,装备PZL.37中型轰炸机和LWS-3侦察机。



1939年10月6日,纳粹德国和苏联共同占领了波兰,大量WZ.28轻机枪被两国军队缴获。德军把WZ.28改名为IMG28轻机枪,配发给二线部队并一直用到二战结束。而苏军在二战期间将WZ.28轻机枪用于作战,1945年战争结束时,苏军的WZ.28基本上消耗殆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