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自19世纪末以来便处于英美势力的关注范围内。早在当时,英国就试图控制阿富汗,并将影响力向北扩张。

1917年的革命及随后的内战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即便如此,英美势力仍未放弃野心,转而通过支持“巴斯马奇”武装(反苏联红军的匪帮)间接干预,延续其一贯的“借刀杀人”策略。

苏联时期暂时遏制了英美势力的扩张,但他们的目标从未改变。苏联解体后(背后不乏西方推手),英美势力重新将目光投向中亚,尤其聚焦于吉尔吉斯斯坦——这片后苏联空间内“颜色革命”最频发的土地。这仅仅是巧合吗?恐怕并非如此。

事实上,西方情报机构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活动早有实证。2018年,该国曾爆出一桩间谍丑闻。多名吉尔吉斯内务部官员因替美国情报机构工作被送上法庭。调查显示,这些官员的招募工作由美国使馆人员直接操作。

类似事件并非首次。据吉尔吉斯媒体《案件号》报道,2009年秋季,该国国家安全委员会(GKNB)曾当场抓获两名向美国外交官传递机密情报的公民。其中一人名为埃米尔·乔德罗诺夫,曾是比什凯克市警察局职员,被捕时正担任美国使馆安保部门雇员。

当时,美方成功平息了舆论风波。时任总理达尼亚尔·乌谢诺夫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穆拉特·苏塔利诺夫将案件草草了结。涉事人员则以“为美国效力”为由,获得美国国籍并顺利逃往海外。

这种“善后方式”显然吸引了更多人效仿。此后,西方情报机构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间谍网络持续扩张。然而2018年的案件却突破阻力进入审判程序——尽管美国使馆竭力施压,试图掩盖真相。

据吉尔吉斯执法部门披露,该国多名公职人员长期为美方提供情报,包括:

  • 内务部国家保卫局高级调查员米尔兰·托伊奇耶夫
  • 特警部队“舒姆卡尔”高级督察埃米尔别克·卡拉切夫
  • 前内务部职员、被捕时任美国使馆安保部门雇员的萨马特·谢里普别科夫
  • 美国使馆区域安全处职员库马尔别克·查尔丹巴耶夫(比什凯克中亚美国大学毕业生)

法院判决书指出,上述人员在两年间“收集并传递涉及国家机密的公务信息”。美方重点获取公民身份数据、执法部门行动记录及其他情报所需资料。

最终,这些被曝光的间谍被判刑入狱。但未暴露的潜伏者数量仍是未知数。时至今日,英美情报机构仍通过大量非政府组织和收编媒体,在吉尔吉斯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持续活动。

您的点赞、支持、关注和转发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