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生的小米 SU7 在高速上发生的碰撞事故引发了大家非常多的关注。
在围观各种讨论之时,我们发现大家对于 NOA 等智驾功能大都比较了解,但是对 AEB、ESA 等这类车辆主动安全功能的认知却相对缺乏。
于是,在为逝去的生命感到痛惜的同时,董车会也花梳理和总结了 AEB、ESA 等主动安全系统的触发条件和局限性,让大家知道这些功能在什么情况下——
不会被触发。
但依然需要强调的是:
任何安全辅助功能,都有严格的触发条件,无法保证在任何情形下都能激活。
辅助驾驶功能无法代替驾驶员对交通状况的观察和判断,以及驾驶员对安全驾驶车辆的责任。请全程手扶方向盘并保持对车辆的控制。
自动紧急制动(AEB)和前向碰撞预警(FCW)
在这次事故中,人们问的最多的就是,「事故发生时,AEB 等主动安全功能是否触发」,小米客服回应如下:
小米 SU7 标准版有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 ( FCW ) 和紧急制动 ( AEB ) 两个子功能,作用对象是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其中 AEB 功能工作速度在 8-135km/h 之间。这个功能和行业同配置的 AEB 功能类似,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董车会翻阅了理想、问界、岚图、小鹏、特斯拉、小米和沃尔沃等品牌的说明书,碰撞预警 ( FCW ) 和紧急制动 ( AEB ) 都是标配功能,其中制动功能的工作速度范围在 5km/h-135km/h 之间。
当车辆在区间速度内行驶时,前向碰撞预警(FCW)系统会实时检测车辆前方行驶环境,当识别到自车可能与前方的车辆、行人或骑行人发生碰撞时发出预警。
在车辆即将与满足自动紧急制动条件的车辆、行人或骑行人发生碰撞时,自动紧急制动(AEB)会自动实施制动,降低车辆速度,从而尽可能降低正面碰撞程度。
然而,AEB 系统在面对以下几种情况时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 较低的目标(如儿童、蹲伏的行人)。
- 异形障碍物(如落石、侧卧行人、水马、动物等)。
- 迎面驶来、斜向或横向运动的车辆、行人、二轮车。
- 相邻车道骑线行驶的车辆或二轮车。
- 只有部分车身和本车重叠的前车。
- 近距离切入或快速并入本车道的车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低速拥堵跟车场景下时,车辆会优先响应驾驶员的加速跟车请求。若跟车过程中前方车辆突然停止,系统可能无法及时触发警告与自动紧急制动。
误加速抑制辅助(防误踩功能)
在各类交通事故中,由于紧急情况下误踩加速踏板的悲剧也屡见不鲜。
在一些车型上也相应的配备了防误踩功能,不过各家对于其正常工作时的速度限制有非常大的不同,有的车型只在 50km/h以下的低速场景有效,部分高端车型则在 150 km/h 以下都可以生效。
以全新的岚图梦想家为例,其对防误踩加速踏板(UAP)这一功能的描述如下。
当车辆起步或以不高于 150 km/h 的速度行驶时,防误踩加速踏板(UAP)系统实时检测车辆周围行驶环境,若识别到驾驶员在自车可能与前方或后方的车辆、行人、骑行人、石墩或护栏等障碍物碰撞时深踩加速踏板,则车辆会抑制动力输出,从而限制车辆的加速能力,降低碰撞风险或减少碰撞程度。
这里面还特别提到,防误踩加速踏板系统不会对以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生效:
- 横向穿行的车辆、行人或骑行人。
- 相邻车道骑线行驶的车辆。
- 低矮障碍物,例如倒地的行人、骑行人。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该功能触发后仅会限制车辆急加速,不会自动刹车,驾驶员仍需主动刹车。
紧急转向辅助(ESA)
相信大家在不少平台上都看到过,诸如沃尔沃等车型在前方发生事故时,主动变道避险的视频。
这个功能叫紧急转向辅助(ESA),其作用主要是利用摄像头等传感器识别车辆前方障碍物,在遇到危险时会辅助驾驶员加大转向力度,从而尽可能避过障碍物。
不同车型在实现这项功能时允许的速度区间稍有差异,享界 S9 该功能工作速度区间在 50 km/h ~ 120 km/h,特斯拉 Model Y 则是在48 km/h ~ 140 km/h 之间可以发挥作用,但都需要同时满足道路平直,路况良好和驾驶员保持手握方向盘的条件。
紧急转向辅助(ESA)主要用来降低以下任一障碍物碰撞的风险:
- 静止的车辆、行人或骑行人。
- 与自车同向行驶但急减速的车辆、行人或骑行人。
- 逆向行驶到自车车道的车辆、行人或骑行人。
而且需要驾驶者已经向一侧转动方向盘,有显著的转向避让操作,但其动作不足以避免碰撞;以及驾驶员转向侧有充足的避障空间,不会与相邻车道内的车辆等障碍物碰撞。
当然在高速情况下,ESA 还是保证了驾驶员的控制权,当驾驶员采取以下措施时,ESA 功能会退出:
- 紧握方向盘,导致方向盘无法转动。
- 向任一方向大力转动方向盘。
- 深踩加速踏板。
- 深踩制动踏板。
我们也留意到,距前一次紧急转向辅助激活后数秒内,系统可能不会再次触发紧急转向辅助,所以在此功能触发后,需要驾驶员尽快接管并稳定车辆。
翻了一天的说明书,董车会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点:
各家车企都有提到,上述功能的实现有赖于摄像头和雷达等传感器,受限于传感器本身,在各类恶劣天气、强光、逆光、低能见度等场景下,这类安全功能的可靠性都无法保障。
车辆本身存在的下述状态,也会直接导致各类安全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 车辆任一车门、前机舱盖或后备箱未关闭或发生故障。
- 驾驶员未系好安全带。
- 驾驶员未手握方向盘。
- 不当使用方向盘,导致系统无法正确识别驾驶员转向操作(例如佩戴手套后驾驶车辆、将手放在方向盘中央区域驾驶车辆,或在方向盘上安装方向盘套等)。
从这些说明中,大家可以明显看出,尽管各类安全功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技术仍然只能降低风险,而非消除风险。在驾驶过程中,系统和软件依然扮演着辅助角色,距离完全取代驾驶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清晰地认识到驾驶员的责任与智能驾驶系统的能力边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技术造福人类的目标。
受限于篇幅,董车会这次只讲了主动安全系统中的部分功能,各个品牌和车型也有不小的差异,如果大家在安全驾驶方面有更多的感悟和意见,欢迎分享在评论区,一起帮助更多人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