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雨霁回暖

雨后初阳暖短墙,苔阴厮赖旧时光。

偶然有萼生红出,浅浅枝来浅浅香。

开篇 “雨后初阳暖短墙”,短短七字,点明了时间与环境。“雨后” 二字,让人联想到刚刚经历一场甘霖的滋润,天地间一片清新湿润。紧接着 “初阳” 出现,那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带来了丝丝暖意,而 “暖” 字更是将这一感受具象化,仿佛能让人触摸到阳光的温度。“短墙” 作为一个具体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空间感,更营造出一种宁静、私密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幽静的小院,正感受着雨后初阳的温柔轻抚。这一句从整体上奠定了诗歌温暖、明亮的基调。

次句 “苔阴厮赖旧时光”,将视角转向墙边的青苔。“苔阴” 描绘出青苔生长在背阴处的状态,那一片阴绿,仿佛藏着岁月的故事。“厮赖” 一词极为精妙,赋予青苔以人的情感,仿佛它在这阴湿的角落,执着地依赖、眷恋着过去的时光。这一句通过青苔这一微小而坚韧的生命,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在温暖的氛围中融入了一丝淡淡的怀旧情思,为诗歌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韵味。



如果说前两句是对雨后环境氛围的渲染与情感铺垫,那么后两句 “偶然有萼生红出,浅浅枝来浅浅香” 则将画面聚焦于一个惊喜的发现 —— 偶然间,一朵红花从枝头绽放。“偶然” 二字,强调了这份惊喜的突如其来,仿佛是大自然不经意间馈赠的礼物。“有萼生红出”,生动地描绘出花朵含苞待放、渐渐露出嫣红的动态过程,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

随后,“浅浅枝来浅浅香”,从视觉延伸到嗅觉,那浅浅的花枝上,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淡淡花香,“浅浅” 一词重复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更生动地表现出花香的清幽淡雅,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这两句通过对花朵的细致描写,展现了雨后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与前文的宁静怀旧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统一,让人在感受生命新生力量的同时,也沉浸在这宁静美好的氛围之中。



七绝 花期

终岁花期不可期,情深难在折梅时。

黄昏梦在他乡月,定向卿前照一枝。

首句 “终岁花期不可期”,从时间维度上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终岁” 一词,尽显时光漫长,诗人翘首以盼花期,却始终难以预测其确切来临之时。这里的 “花期”,既是自然界花朵绽放的时节,又可看作是诗人心中美好情感得以圆满的象征。花期的不可期,暗示了人生中诸多美好事物的难以掌控与捉摸,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营造出一种无奈与怅惘的氛围。

次句 “情深难在折梅时”,“折梅” 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与情感的传递相关联,蕴含着赠别、思念等丰富内涵。诗人直言情深,却在想要折梅传情的时刻遭遇阻碍。或许是相隔甚远,或许是人事多舛,即便心中情谊深厚,却无法通过折梅这一传统方式来倾诉衷肠。此句将情感的浓烈与现实的无奈相互交织,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遗憾,使读者深切感受到那份被压抑的深情。



后两句 “黄昏梦在他乡月,定向卿前照一枝”,场景陡然一转,将视角拉至黄昏时分。在异地他乡,诗人面对那一轮高悬的明月,思绪万千。“黄昏” 这一时刻,本就容易勾起人们内心的孤寂与思念,而身处异乡的诗人,更是在月光的映照下,陷入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中。“梦在他乡月”,表明月亮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思的载体,他在梦中渴望借助月光跨越千山万水,抵达爱人身边。

“定向卿前照一枝”,尤为精妙,诗人仿佛在冥冥之中祈求月光,一定要将自己的思念之情,精准地传递到爱人面前,就如同月光能照亮那枝头的梅花一般。这一 “照” 字,充满了殷切的期盼与执着的深情,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跨越空间的浓烈爱意。

全诗围绕 “花期” 展开,实则是借花期之不可期,喻指情感之路的坎坷。通过折梅受阻、他乡望月等一系列意象与场景的构建,层层深入地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爱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情真意切,余韵悠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