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从单一的学历补偿教育转向全民终身学习,面对挑战,发现机遇,蛟河开大向蛟河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2024年11月29日,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英语口语大赛决赛落下帷幕。蛟河开放大学学生孙若楠在陈晓凤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近半年的备赛、初赛和复赛,在3000多名参赛选手中闯入决赛,荣获非英语专业本科组二等奖,并因突出的情境创设获得全场最佳创新奖。
蛟河开大在国家开放大学重要赛事中的亮眼表现,展示了学校揭牌转型后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方面的显著成效,也彰显了其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积极贡献。
蛟河开大隶属于吉林开放大学,为县级办学单位,2022年8月正式揭牌成立。蛟河市委市政府、蛟河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内选拔优秀专业人才,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学校不断完善办学体制机制,开创了学历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一套班子 两翼并重 多元发展”的办学格局,开放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蛟河开大校长窦志武表示,揭牌以来,全校上下同心,克服种种困难,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奋力开拓开放教育的发展空间,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向蛟河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源是创优提质的基础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近年来,学历继续教育生源萎缩是县级开大普遍面临的严峻现实。蛟河是一个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县级市,全市共有39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3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以及高校全日制学历层次培养人数的增加等,蛟河开大的招生压力与日俱增,足够稳定的生源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加强招生工作,学校采取多项举措,在工作中注意规范招生行为,落实国开招生宣传标准和省校招生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招生底线,不触红线。
一是正身份树品牌。通过电视报道、各部门走访等方式,对蛟河开放大学进行广泛宣传,发布国开关于开放教育招生的声明,以有效遏制某些社会机构和个人中介的不正当竞争。
二是全员参与招生。提升教师沟通能力和政策学习、宣讲能力,分析各专业就业前景及各岗位人员升职、岗位晋升所需专业,站在招生目标的角度为其规划。每名教师不仅是招生政策宣讲员,也是职业规划师。
三是开展立体式宣传。运用传统宣传手段,重点强化走访和张贴宣传单,并在人员集聚部门、场所放置广告宣传牌等。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精准定位人员范围开展广告直推宣传。学校还录制了招生宣传小视频,春节时在电影院、商厦等场所投放。
四是建立学历台账。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情况进行台账管理,对需求人群进行了精准定位,确定靶心目标,有针对性地讲好招生故事。
五是强化服务能力。学校始终坚持“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环境,将吉林市招聘、就业等信息及时发布到学生群中,同时为学历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学员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此外,学校依托省校“开大+”战略模式和“求学圆梦”政策,加强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了市政法系统和畜牧局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先后与蛟河市林业局和吉林森工白石山林业有限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与蛟河市卫健局、市委组织部开展了蛟河市域内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由市委组织部、教育局和农业农村局联合发文,开展村“三委”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学员毕业后村委给予奖补,个人仅承担500元学费。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声誉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多次获得国开和省校组织的活动奖励,被省校评为年度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体系办学先进集体。2022年至今,学历继续教育5季招生782人,是转型前学生总数的2.3倍。
稳定的生源为创优提质打下了基础。学校注重教师能力提升,积极与省校沟通,分批次派遣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返校后再对未参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教务处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对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在网络教学中,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每天布置、及时跟踪、每周公布。此外,学校积极参与国开、省校组织的各类教学、竞赛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同时展示学校的风采。学校还建立教师教学档案,作为职称评聘中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档案包含教师的学历、教案、听评课记录、网上活动记录表及荣誉证书,以促进教师钻研教学业务,提升教学水平。
老年教育坚持特色发展
蛟河的60周岁以上人口为8.7万,其中城镇人口3.5万。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虽然给蛟河开大带来一些困难,但也带来了发展机遇。蛟河开大根据当地实际,坚持特色发展,使老年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办学成绩得到国家老年大学的充分认可。吉林省教育厅在随机抽查中,对学校老年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学校被省教育厅、民政厅确定为第三批老年课堂试点单位,被省校评为老年教育示范基地。
蛟河开大老年教育始于2021年秋季,当时利用省电大发放老年教育消费券的契机,初始招生380人次。截至目前,共计招生2700多人次,由最初的6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13个专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学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支适合老年教育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校内专业素质强的教师担任相应专业授课教师,如声乐、钢琴等;二是本地教育系统内专业教师无偿兼职支教,如书法、国画、摄影、古筝等;三是在社会聘请相关专业人士担任授课教师,如太极拳、国标、舞蹈、模特、朗诵等。每学期开始,学校都要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校内和校外的培训学习。
“学校的老年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服务质量。”正如窦志武所说,每个学期开始,学校都召开座谈会并组织问卷调查,就学校发展、专业设置、课时安排、教师授课方法、班主任管理方法、活动组织等情况,请社会各界及学员提出建议和意见,据此改进学校的工作,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
在教学上,依托省校“乐龄e学堂”,学校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为扩大老年教育影响力,学校不定期组织老年教育“课堂开放日”活动,通过蛟河融媒抖音平台向社会同步直播,让广大市民亲身感受蛟河开大老年教育的独特魅力,使老年人看到这个“让生活充满乐趣的地方”就在身边。通过这种创新的直播方式,蛟河开大让更多人跨越时空限制,参与到老年教育课堂中,共同分享、体验老年人学习和生活的美好时光。
开展各类演出活动是学校老年教育的一大特色。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最美夕阳红”学习成果暨庆祝建党102周年汇报展演、“讴歌新时代—唱起来”百姓大舞台专场汇报演出等,并参加省校组织的吉林老年教育教学成果展演。在多种表演活动中,学员们各展所长、各尽其能,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为更多市民送去了欢乐。
蛟河开大“最美夕阳红”学习成果暨庆祝建党102周年汇报展演现场
蛟河市旅游资源丰富,学校利用这个优势,积极探索老年人“康养游学”新教育模式。学校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开展了“春日踏青”“九九重阳”等多个实践教学活动,让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增进友谊,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以家校社结合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如何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县域内终身教育的发展,蛟河开大一直在探索。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学校探究社区教育的新形式,创建了两个社区/村学习中心,组建了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形成了“点餐式”社区教育模式,包含普法、文化、娱乐、家庭教育、亲子教育、康养、生活技能等培训内容。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社区教育新路径,2024年,学校加入了全国家长学校发展共同体,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课题——“家长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验证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下一步学校将以民主街道育才社区为试点,将家校社紧密结合,构建家长学校模式,探索县一级“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的新途径,以更新家长教育观念,解决家长教育难题,增进家长与学生的亲子关系,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从单一的学历补偿教育转向全民终身学习,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需要找出解决办法。”窦志武说,学校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效的服务,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办好蛟河人民满意的、家门口的大学。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1-2月合刊(总第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