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收藏!

01

地平类药物的优点

01

没有绝对禁忌症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又称地平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左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等。这类药物的特点是没有绝对禁忌症,严重肾衰也可以使用;疗效不受高盐的影响,降压作用强,尤其对老年单纯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容量依赖型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较好。

02

联用方便

地平类药物可与其他4类降压药联合使用,其对代谢无不良影响。

03

抗心绞痛

地平类药物除了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外,还有抗心绞痛作用,此类药物能同时舒张正常供血区和缺血区的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供氧;另一方面能舒张外周阻力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减轻心脏后负荷,从而发挥缓解心绞痛的作用,是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优选药物。

此外,地平类药物还可解除和预防冠状动脉痉挛,是变异性心绞痛或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的心绞痛的一线治疗药物。

04

抗动脉粥样硬化

地平类药物通过阻断钙内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降压的同时可以预防、稳定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02

地平类的不良反应

当然,作为药物,地平类药物也会有不良反应。

地平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外周水肿、便秘、心悸、面部潮红,低血压也时有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头痛、头晕、虚弱无力等。

01

脚踝部水肿:

长期应用可能会出现这种不良反应,引起水肿的原因是这类药物对微循环小血管扩张不平衡而致使组织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从而加速血管内液体渗出,组织间液增加,导致外周水肿。外周水肿与剂量相关,因此地平类药物不可超量服用,必要时减量服用。如果水肿不太严重,可遵医嘱联合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不仅扩张动脉,还扩张静脉,这一作用可帮助降低水肿,适用于血压偏高的患者。其他方法包括更换其他地平类药物、减量、联用利尿剂或硝酸酯类药物等。

02

头晕、头痛或面部潮红:

这是地平类药物导致血管扩张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引起。这些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初期,用药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逐渐耐受,不良反应也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03

心率加快:

短、中效地平类药物在初始服药期间可能有反射性心率过快,这是因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是通过扩张血管起到降压作用的,血管扩张以后会导致循环中的血容量减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可令心率加快,因此,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长效地平类药物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平稳,不易发生心率加快。

04

牙龈增生:

长期服用地平类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红肿、疼痛、出血。这是因为地平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牙龈成纤维细胞,影响其代谢过程,增强细胞增殖以及基质形成等功能,从而导致牙龈纤维性增生。但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具体的机理尚不完全明晰。注意口腔卫生可降低发生率,停药可消退。

05

直立性低血压:

多不需要停药,必要时降低药物剂量。

06

便秘:

这是由于地平类药物可影响肠道平滑肌钙离子转运,减弱肠道平滑肌收缩而导致,可以同时使用中药缓泻剂以减轻症状。

07

其他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

如尿频;鼻塞;胸闷;气短;乏力;腹泻;胃肠道不适;骨骼肌发炎;关节僵硬;肌肉痉挛;精神紧张;焦虑;颤抖;睡眠紊乱;视力模糊;眩晕;贫血;皮疹等。

03

服用注意事项

除了关注地平类的不良反应,我们用药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剂量应个体化,应用时注意从最低剂量开始服用,在患者能耐受情况下达到目标剂量和目标血压。特别是对于高龄老年患者以及卒中急性期、双侧颈动脉或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合并严重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降压应谨慎,避免快速降压或过度降压带来的器官低灌注现象。

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般避免使用地平类药物,病情稳定后且冉进行评估后可考虑使用。这是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服用地平类药物或加量期间,降压后出现反射性交感兴奋而心率加快,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增加。

3、合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或ACEI(或ARB)时易出现血压明显降低。在此期间需监测血压。

4、患者应该遵循药物说明书的规定及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切不可擅自服药或擅自停药!长期给药骤停可发生停药综合症而出现反跳现象。

5、如果出现体重增加、呼吸困难、皮疹或荨麻疹、严重头晕甚至昏倒,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来 源 / 逸仙药学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已进入备考季!华医题库更新速度快、视频 / 刷题 / 模拟试卷等功能全、每日可免费刷题练习,点击卡片,开启复习之旅~

(其它学习途径:打开掌上华医→点击“医护助考”)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