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自杀证据链

当乐道L60上市首月销量破万时,所有人都以为蔚来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但短短三个月后,艾铁成辞职、销量腰斩、口碑崩塌的剧本,像极了商鞅变法后期的秦国——看似强大的体系,往往毁于顶层设计的裂缝。



定价陷阱
乐道L60定价20.69万起,恰好卡在蔚来ET5的残值区间。这就像明朝开中法,本想用盐引刺激边关粮草,结果商人全跑去炒盐票。那些本打算买二手ET5的消费者,突然发现加点钱就能上全新乐道,直接导致蔚来二手车价崩盘。李斌可能忘了,特斯拉Model 3降价时,首先冲击的是自家Model S的信仰。

资源诅咒
70万蔚来车主本是乐道的天然流量池,却成了最危险的反对派。这让人想起北宋禁军,赵匡胤靠他们黄袍加身,子孙却被拖进冗兵泥潭。当蔚来APP里出现老车主集体抵制乐道换电站的帖子,李斌应该意识到,高端圈层的排他性,比电池低温衰减更致命。

换电悖论
三代换电站改造成本高达300万/座,但乐道用户日均换电次数只有蔚来的1/3。这就像洋务运动时期的汉阳铁厂,张之洞砸钱买来德国高炉,结果发现湖北铁矿含磷太高。当小米超充桩以十分之一成本铺进县城时,蔚来还在为兼容性问题修改BMS协议。

二、管理失控实锤

秦力洪说乐道要保持独立运营,李斌却把7个核心部门抓在手里。这种双头管理模式,像极了晚清的总理衙门与军机处——表面是分工协作,实则是权力对冲。

汇报线迷局
研发向李斌汇报,销售向秦力洪汇报,供应链同时对接两人。这种设计在管理学教材里叫矩阵式结构,在实战中就是八旗兵互扯后腿。当产品经理需要三天才能拿到销售数据反馈时,小米SU7已经完成两次OTA升级。

沈斐困局
让建换电站的人卖车,就像让郑和下西洋船队改行运丝绸。沈斐确实带着能源团队三年铺了3239座换电站,但汽车销售需要的是渠道爆破力,不是基建执行力。更讽刺的是,他还要继续兼管能源业务,这相当于让戚继光同时练兵和修长城。



三、认知战埋雷

乐道在上海车展推出L90时,所有人都被三排座椅和全景天幕吸引。但鲜有人注意,这款车比Model Y长了15厘米,却少了12个超声波雷达。这种既要又要的产品逻辑,像极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理想很丰满,落地成韭菜。

标签陷阱
家庭用车的定位原本没错,但错在用力过猛。当乐道宣传片里全是妈妈带娃的场景时,年轻人已经把手伸向小米SU7的赛道模式。这就好比南宋偏安江南后,还在用汴京规格训练水军——战场早从西湖移到了海上。

客群错配
Model Y车主平均年龄31岁,乐道L60用户画像却是35+二胎家庭。当李斌在直播间演示儿童座椅快拆功能时,雷军正在测试SU7的漂移过弯。不是年轻人不需要家庭,而是他们拒绝被定义成带娃工具人。



四、风暴中的船长

当艾铁成在辞职信里承认营销失误时,李斌应该想起商鞅。那个让秦国强大的改革家,最后被自己制定的连坐法反噬。掌舵者的最高境界,不是事必躬亲,而是像汉文帝那样,允许曹参整天喝酒——只要萧何定下的制度还在运转。

战略懒惰
全年52场用户见面会,每周3次直播测试续航,这些战术层面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缺位的真相。就像光绪帝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却改变不了甲午战败的结局。当李斌亲自盯着门店装修的灯具角度时,华为问界M9已经用5亿元研发费重构了智能座舱标准。

认知闭环
蔚来APP里有个诡异现象,负面帖子存活时间从不超过2小时。这种信息茧房比秦朝的焚书坑儒更危险,当管理层只能看见过滤后的赞美,乐道的溃败早在2024年12月就已注定。就像崇祯至死都觉得文臣误国,却看不见自己的刚愎。

灵魂拷问

如果你是李斌,会在2025年4月选择壮士断腕停掉乐道,还是继续加注?
当蔚来展厅的牛角logo被乐道向日葵取代时,老车主们是会觉得被背叛,还是欣慰于品牌成长?
如果换电模式注定无法盈利,蔚来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瑞幸——用资本故事续命的咖啡,最后变成资本本身的毒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