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美食博主在网上把西湖醋鱼夸上了天,可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把这道菜说清楚。接下来,就从历史、烹饪、饮食文化这些角度,好好给大家说说西湖醋鱼为啥难吃,为啥能流传到现在,还有怎么做才能让它好吃点。

有人会质疑:西湖醋鱼都流传800年了,要是不好吃,能传承这么久吗?可事实上,这种说法有两个问题。一是西湖醋鱼真有800年历史吗?二是不好吃的菜就不能流传下来吗?



先看第一个问题,说西湖醋鱼有800年历史,这是错的。有人觉得它是南宋传下来的,可这只是传说。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西湖醋鱼从清末才开始流传,满打满算顶多200年。而且它是从宋嫂鱼羹演变来的,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西湖醋鱼的记载。在清朝,这道菜还不叫西湖醋鱼,叫醋搂鱼。

西湖醋鱼难吃,可不是现代人的看法。清朝大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吐槽过这道菜:“此物杭州西湖上五柳居有名,而今则酱臭而鱼败矣甚矣。”意思就是难吃极了。袁枚还说宋嫂鱼羹徒有虚名,觉得鱼不能太大,不然不入味;也不能太小,不然刺太多。

民国时期,徐珂在《清稗类钞》里也提到,杭州西湖酒家的醋鱼很有名,游客都会去吃,但好多人吃了都不喜欢。你看,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有钱人都觉得西湖醋鱼难吃。



既然西湖醋鱼不好吃,为啥还能流传下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它是传统老菜。古代人饮食简单,有一道有滋味的菜就挺满足,自然觉得好吃。可现代人吃惯了各种美食,嘴巴更挑剔,就很难接受西湖醋鱼的口味了。二是这道菜可不只是用来吃的,还得品。西湖醋鱼吃的是蟹味,古代螃蟹不是随时都能吃到,人们就想出用醋和姜调出螃蟹味的办法。因为螃蟹本身有腥味,所以西湖醋鱼有腥味也很正常。吃这道菜得小口细品,再配上西湖龙井,要是能吃出螃蟹味,这道菜就算成了。

所以西湖醋鱼更像是文人菜,是没螃蟹的季节用来解馋的替代品。可现在,人们啥时候都能吃到螃蟹,还有人本身就不爱吃螃蟹,自然对西湖醋鱼更没兴趣了。



那怎么才能让西湖醋鱼好吃呢?西湖醋鱼最大的问题就是有腥味,好多人受不了。《随园食单》里给出个办法:“醋溜鱼,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汁加醋,酒喷汁汤多为妙。” 通过油灼和加黄酒,能有效去腥。现在也有厨师做西湖醋鱼时,用一整瓶黄酒去腥。所以,要解决西湖醋鱼难吃的问题,要么选本身腥味小的鱼,要么加强去腥措施。等鱼的腥味没了,汤汁多了,醋味不那么冲了,这道菜也就不难吃了。

不过,要让西湖醋鱼真正变得好吃,还是有点难。毕竟菜谱和食材相对固定,就算请再有名的大厨来调糖醋口味,按传统菜谱做,也很难有大的提升。而且,去腥的同时,鱼离原本追求的螃蟹味也就更远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