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率持续下降,对于买了房的居民来说,原本是件好事,但明白人却忧心忡忡。

比如,深圳的业主梁先生,今年三月份收到消息,房贷利率从4.2%降到2.95%,每个月的月供减少1200元。

按理来说,每月利息支出减少,他应该高兴才对,但是收到这个信息之后,梁先生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更加担忧——

利率跌破3%的代价,可能是自己两套房产市值蒸发近百万元。



而他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要知道,全国住房拥有率高达96%,真正接近45%的家庭拥有两套甚至更多房产。

一旦房贷利率持续下降,表面上看,大家的还贷利息更少了,但实际上,45%的家庭却面临着三大风险:



.01

房价下跌,资产缩水

房贷利率一旦跌破3%,其背后实际上是供需关系的根本逆转。

先来看心房市场:2024年初,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7亿平方米,但是到了今年,待售面积上升到了7.6亿平方米。

其次是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激增导致价格下行,比如,北京某学区房,2021年大家还在疯抢1000万一套的老破小,到2024年就已经下跌到了560万,价格相较峰值已经腰斩。

但更为严峻的是,利率下行和房价下跌却形成了一个“死亡螺旋”——银行不断的下调利率来刺激购房需求,但需求市场却持续疲软导致价格继续走低,进一步迫使利率继续下调……

这种情况在三四线城市尤为突出!



比如某行年报数据显示:从地域分布来看,房地产领域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从23年的1.11%上升到了24年的1.73%。

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房价下行的太快,很多房子资不抵债了,房东就陷入了断供。

另外,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三四线城市的法拍房数量同比增长37%,其中,60%的房源评估价低于未偿还贷款余额,形成“负资产”困局。

对于持有两套甚至更多房产的家庭来说,他们的资产配置中,70%都是房子,而一旦房价下跌,他们焦虑的不是增值,而是如何去保值。



.02

债务失衡,居民杠杆率居高不下

过去,人们疯狂加杠杆买房囤房,居民负债率从最初的17%左右一路飙升到了72%。

据悉,北京,上海等城市,房贷月供占收入比超60%的家庭占比高达37%。

比如深圳网友@兰兰老师说:

2019年以5.89%的利率贷款,300万买房,如今房贷利率已经降到了2.95%,虽然月供减少了2800多块,但房子市值却从当初的450万缩水到了只有280万,几年时间啥也没干,就蒸发掉了170万。

来自杭州的工程师网友@王勇说:

去年总觉得自己的工作稳定了,于是就果断加杠杆买了第二套房,只是没想到,进入到2025年,公司就开始裁员,如今每月月供缺口高达1.4万,超高的债务压力,感觉喘息都难了。



可见,贷款利率越低,很多人加杠杆的冲动就越强,但是一旦出现了收入剧烈波动,就很容易陷入违约。

而更关键的一个数据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中国家庭债务收入比已突破140%,远超90%的国际警戒线。

一旦收入出现锐减,很多家庭都可能陷入的超高的债务风险中。



.03

可能引发金融动荡

一旦贷款利率跌破3%,同样也会对金融系统带来冲击。关于这一点,正在从理论推演变为现实压力。

前段时间某股份制银行披露年报数据: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从0.3%上升到0.8%,其中,利率低于3%的贷款不良率增速是市场均值的两倍。

这个数据让人不禁想到了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放宽贷款门槛,高风险客户涌入市场,最终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河南某城商行2024年发放的“3%利率特惠贷”中,23%的借款人月供收入比超55%,远高于35%的风控红线。

每月收入的50%以上都得用于还贷,一旦经济下行,他们出现收入下降甚至失业,很多人都会陷入到还不上贷,甚至出现断供率上升。

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房产抵押物的价值已经普遍低于贷款余额,啥意思?就是很多人手上持有的房子的市值,如今还没有贷款多,他们要出现收入下降、还不上贷,强制法拍的结果,甚至会引发资产价格螺旋式下跌,这种后果,可能引发金融动荡。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大城市豪宅业主因为利率跌破3%而抛售房产,如果小城市的法拍房数量突破了十万套,那么大家起码要意识到一点:

低利率就不再是上车的“绿灯”,反而成为了一种考验财富韧性的压力测试。

所以房子只涨不跌,房子是财富的说法,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想要保证财富不缩水、稳步增长,就不能将所有的财富都压在房子上。

你得学会多元化资产配置,同时还得严格控制债务杠杆,现金为王,紧随政策红利,这样才能在利率下行周期,守住财富底线。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