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痛得印象深刻的皮肤问题,除了带状疱疹外,估计就是火疖子了。
火疖子是常见的皮肤感染,发作很快,有的几小时就出现了,有的几天内会初具规模。得过火疖子的人,都不想再碰到它了。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火疖子是个什么问题以及怎么用科学的手段拿捏它。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火疖子是什么?
是皮肤上火吗?
有人会认为,火疖子顾名思义就是皮肤上火后长的疖子,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不要望文生义。
所谓的上火,是不严谨的概念,更不是火疖子的病因。
其实,火疖子和疖子这种说法也不是学名,正规的称呼叫做“疖”或者“疖肿”。
它是毛囊和毛囊周围的细菌感染。从上面定义可以看出来,它的病变位置在皮肤的毛囊和毛囊周围,引起病变的基本因素是细菌造成的感染。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真面目:
图1. 典型的火疖子(引自参考资料)
光是了解这些还不够,我们还梳理了火疖子的重要特点:
·外观是一个皮肤的肿块,体积由小变大,最大可以超过 5 厘米;
·可以发生在很多部位,尤其是脸、后脖子、腋窝、大腿、屁股等容易摩擦和出汗的地方;
·几乎都会有疼痛;
·除了疼痛外,还容易有局部的红肿、发烫;
·前期比较硬、不化脓,后期容易化脓,脓液有的能够自然排出;
·痊愈前,一般会持续几天到几周;
·痊愈后,可能会留疤。
那么为什么有人容易遭殃呢? 这就要看引起感染的病因和风险因素了。
如果皮肤有损伤(比如抓伤、叮咬、湿疹等),或者和其他有火疖子的人密切接触,又或者本身健康状态不好(比如有糖尿病、有长期服用抑制免疫的药物),那么就会更容易出现火疖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健康状态好的人,也可能偶然间中招。
不要误会
这些不是火疖子
和火疖子类似但不相同的皮肤问题还有两种,它们就是毛囊炎和痈。这两种问题容易被误会是火疖子,甚至这种情况还很常见。
图 2. 火疖子和相似的皮肤问题(整理自参考资料)
上面是微观上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毛囊炎、火疖子和痈有一些共同点,也有一些差别, 我们用表格梳理了它们之间的比较。
表1. 火疖子和相似的皮肤问题对比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毛囊炎和痈的实际形态。
图 3. 毛囊炎 图源:参考文献[7]
图 4. 痈 图源:参考文献[8]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