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22日,王光美终于获得了自由,这一天她等了12年。恢复自由的王光美被安排到了一家招待所暂住,她的个4孩子也纷纷赶来与母亲相见,儿子刘源更是抱着母亲大哭起来,这些年他和母亲都过得不容易。
当时刘源已经27岁了,可是他才上大一,与他同龄的朋友有的早已参加工作,有的甚至结婚生子了。刘源为什么才上大一呢?这就得从他的特殊经历说起,那是在1969年春节的前夕。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腊月近年关,刘源也丝毫感受不到春节的快乐。18岁的刘源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要去农村插队,就这样在春节前夕,刘源离开北京到了插队的地方,位于山西山阴县的柏坊村。
刘源起初不会干农活,不过他谦虚好学,村民们也愿意和踏实肯干的刘源打交道,在村民的指导下他很快就学会干各种农活,简单的挑粪,复杂的犁地和收割庄稼,甚至是修理农具他也会。
刘源干活不惜力,村民都称赞他是个勤奋踏实的好青年,天热他就光着膀子干活,身上晒得黝黑,好似老农民一般。刘源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学习文化知识,即便是处境艰难他也从不懈怠。
就这样刘源在农村生活了7年,据刘源后来回忆讲述,当时和他一起插队的同伴都离开了,有的被推荐去上了大学,有的去当了工人,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农村继续劳动,1975年,刘源患了黄疸肝炎,情况很不好。
刘源写信反映了自己的情况,他被批准回到北京治病,出院后他无法去上学,于是被安排到了北京的一家工厂当工人。1977年10月,恢复了高考,26岁的刘源决定参加高考,他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
正是因此,在王光美恢复自由时刘源才上大一,得知了刘源经历,王光美为争气的儿子深感欣慰。1982年,31岁的刘源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分配的安逸的工作,选择到基层去,去农村为百姓多做实事。
刘源在回忆时讲述,他毕业时完全可以留在北京,留校任教或是去机关单位,也可以给首长当秘书,他的同学们都留在了北京。但是他没有选择留在北京,他在农村生活了7年,他想到农村去帮助那些朴实善良的农民。
就这样刘源分配到了他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河南新乡县,刘源被任命为新乡县七里营公社的副主任,分管社办企业。上任后的刘源骑着自行车下乡到各家企业实地考察,帮助企业搞发展。
在刘源的努力下,社办的一家油脂厂实现了扭亏为盈,他用实际行动帮助了村民,很快刘源就成了公社的大名人。1983年4月,刘源全票当选为新乡县的副县长,1984年,刘源再次全票当选新乡县县长。
当时刘源33岁,如此年轻能当上县长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刘源当上县长不久,母亲王光美专程从北京赶到河南新乡县看望儿子,母子二人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母子二人满面笑容,是苦尽甘来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