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前苏联航空专家想要去中国看看,却被俄罗斯政府拦下:“你去中国做什么?”前苏联专家:“刘少奇是我爷爷,我要到中国探亲!”
刘少奇怎么还有个俄罗斯的孙子?这件事说来话长。
这个男子叫阿廖沙,1955年出生于前苏联莫斯科。
他的父亲刘允斌,正是刘少奇与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的长子。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刘允斌在苏联学习和生活,并娶了莫斯科大学的同班同学玛拉为妻,婚后生下阿廖沙和他的姐姐索尼娅。
在阿廖沙3岁时,父亲刘允斌在祖父刘少奇的召唤下,毅然回到中国,投身于国家建设。
此后,由于父母两地分居,加上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母亲玛拉最终带着阿廖沙和姐姐留在了苏联,一家人就此分隔两地。
1960年,刘少奇赶赴苏联参会,年幼的阿廖沙,才终于有机会和爷爷见一面。
在阿廖沙的记忆里,爷爷是个慈祥的老人,给他带了很多礼物,讲了很多故事,那是他对爷爷最温暖的回忆。
只可惜,祖孙俩一辈子,也就见了这么一回。
没多久,中苏交恶,阿廖沙的混血身份成了大麻烦,他只好绝口不提父亲的名字。
还好,他继承了父辈聪明的头脑,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学院。
刘少奇生前一直很关心航空技术的发展,而冥冥之中,他的孙子,成为了苏联优秀的航空技术专家。
1987年,阿廖沙的姑姑刘爱琴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他们一家的下落。
通过刘爱琴的讲述,阿廖沙了解到父亲回国后进入二机部,投身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工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刘爱琴还向他介绍了中国国内的情况,告诉他在中国还有许多亲人,如奶奶王光美、叔叔刘源等。
这些话激起了阿廖沙心中的思念,从那一刻起,他一直想要去见见中国的亲人。
阿廖沙早在1998年,便有了回国的计划,但苏联政府却把他拦下了。
因为他从事的工作涉及军工机密,如果想回中国,必须先退役,再经过三年考察,苏联才会放人。
这次错过让阿廖沙十分失落。
为了能早日回到中国,他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事业,提前办理了退役手续。
2003年,适逢刘少奇诞辰105周年,中国相关部门再次向刘少奇所有健在的亲人发出邀请函,阿廖沙也在被邀请之列。
这一次,在奶奶王光美和家人的帮助下,阿廖沙一家四口终于实现了回国的心愿。
此后,阿廖沙多次穿梭于中俄两国之间,他积极投身各类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立志做中俄的“友谊大使”,以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
参考资料:
环球网《刘少奇之孙阿廖沙:奔走中俄之间,没有退休计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