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日
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
福建首家孤独症青年手作饺子
茶咖空间“星点心愿”
正式营业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杨桥中路272号,一间“星点心愿”的温馨小店格外引人注目。与其他小店不同,这是全省首家“星点心愿”孤独症青年手作饺子茶咖空间,由慈善组织发起,旨在助力青年孤独症群体就业,融入社会。
来源:福建心启航家长互助会
市民捧场“星点心愿”
在“星点心愿”门店门口
阿杰(化名)等“星青年”穿着工作服
一字排开,热情地迎接客人的到来
走进“星点心愿”
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充满
各类彩画的作品墙,十分亮眼
门店有70多平方米,可容纳40人
每一张餐桌上都设置有爱心小卡片
在厨房
几名“星青年”穿着工作服
戴着无菌帽和口罩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包饺子
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理事长、“星点心愿”门店负责人张秀丽一早就来到店里,看着这间70多平方米的“特殊”小店,满是感慨。作为一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作为一群孤独症孩子的“老师”,这一天于她而言,等待了太久,更意味着希望的开始。
对于这个门店来说
遇到的最大阻碍或许不是客户的投诉
而是这群“星”员工的情绪
为此,门店内有个特殊的区域
——安静角
出现情绪问题的孩子可以回到这里
抱抱柔软的玩偶熊
看看墙上的标注卡片,冷静下来
“‘星’员工的动作有点慢,
包出的饺子模样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但每个人都在为这间小店的开业
拿出自己的本领。”
负责人张秀丽指着墙上的绘画说
这些都是“星”孩子们画的
还有店内的墙绘也是“星”员工的作品
“现在店里有11名孤独症青年员工,
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38岁。”
张秀丽介绍
“我们店里特色主打餐品是手工水饺,共有虾皇饺、全家福饺等10种现包新鲜饺子,这些都是由孤独症青年现场亲手制作的,此外还有云吞面、福州经典花生酱拌面、炸酱面、红烧牛肉面。”
“星青年”学习新技能
“因为自己淋过雨,
所以也想为别人撑把伞。”
张秀丽是一名孤独症儿童的妈妈
2017年,她与6名志同道合的家长
一起凑了5万余元
组建了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
至今已拥有会员5000多人
成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
孤独症儿童的家长组织
“其实,许多孤独症青年也想走向社会就业,‘星点心愿’是促进孤独症青年主动融入社会的一次尝试。”张秀丽说。
张秀丽与志愿者家长
为此付出了许多艰辛与努力
“从室内装潢、外卖餐盒、堂食餐具,
再到员工制服、餐桌卡片,
每一处细节,我们都精雕细琢”。
历经半年的筹备
张秀丽到广州、上海、杭州、
厦门等地实地考察
最终选择饺子+茶咖的模式
来源:福建心启航家长互助会
网友的看法:暖哭
有网友表示被这家店:暖哭
志愿者
罗琴琴是一名特教教师,也是一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她说:张老师和他们团队,能开一家这样的店,非常不容易。今天我是第一次来做志愿者,我为我们“星星的孩子”能在这里就业,逐步走上社会,感到非常高兴。
顾客
家住附近的一位女士,得知“星点心愿”正在试运营,即将开业,特地来捧场。
爱心企业
阮女士:我们老板得知这家店和背后的故事,就想着为小店做点事,在店门口种上一些鲜花,增加一些生机活力。
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通常在儿童幼儿期发现
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
以及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
来源:福建心启航家长互助会
在“星点心愿”
每个上岗的“星青年”背后
家长也都有着各自的艰辛故事
作为孤独症孩子的母亲
店长陈英对于这个群体
有着更切身的感受
“教孤独症孩子学会一项技能,
非常不容易,
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与耐心。”
陈英的儿子今年16岁
也是孤独症患者
目前孩子也在这家店兼职上班
如今通过培训上岗
已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这让她看到了希望
谈及门店的未来
张秀丽目光投向门店餐桌
爱心卡片上标注的一行字:
“今天很好,我们在‘益’起,
明天会更好……”
来源:福建心启航家长互助会
今天
“星点心愿”正式开业
带着崭新的希望
向社会敞开怀抱
这群原本“孤独”的孩子
也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和天地
来做“星”朋友
吃份热饺子吧~
来源/福州日报、海峡都市报
编辑/薛莞馨
校对/陈佳颖
编审/李行云
点“在看”的人,都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