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清明节了,咱们招远南乡的闺女们又要忙活起来了!按照老规矩,出嫁的姑娘这几天都要回娘家"上新坟"。家里父母走了一个的,得选农历单数日子回去;要是双亲都不在了,就得挑双数日子。这些数字讲究,其实都是对父母的牵挂。
现在城里到处都能看见卖假花、菊花的摊子,红的、白的、黄的,还有绣球花和康乃馨。为啥现在都买花?北春风大干燥,带火种上山太危险!以前我和姐姐给母亲上坟,都是带烧纸和煮鸡蛋。姐姐总把剥好的鸡蛋放火堆里,跟母亲说悄悄话。现在用鲜花祭拜,既安全又能把山头打扮得好看。
记得奶奶老屋门口有两棵榆钱树吗?每到清明,奶奶准会绑上秋千。老辈人说"秋千荡得高,孩子长得高",现在树虽然没了,但村里老人还会找合适的地方绑秋千。孩子们啃着包子、捏着小面燕荡秋千,这天大人都不骂孩子——祖宗看着小辈开心,肯定也跟着乐呵!
奶奶的老屋塌了,可小叔年年都来贴新对联。红彤彤的春联挂在破墙上,就像在说:"这家还有人惦记着呢!"咱们南乡这样的老屋可不少,清明前后总能看到回来上坟的闺女,站在废墟前抹眼泪。她们既是带着鲜花的媳妇,也是永远想娘家的姑娘。
记得老王家迁坟那次吗?队伍从村南排到东北塂,五大爷边走边给我讲:"咱们姓王的就像大树,枝枝叶叶散在各处,根都扎在这里。"现在大家还是按着不同时辰来上坟,就像果树开花有早有晚,最后结的果都甜。
今年清明回家,别忘了给娃娃绑个秋千,给老人坟前摆束花。这些老规矩啊,就是咱招远人流淌在血脉里的牵挂...
生活在招远,关注我们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