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于4月2日(星期三)上午在北京举行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介绍中国馆有关情况,李庆霜副会长和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国展局和世博会事务办公室)部长邬胜荣回答记者提问。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孙晓主持专题新闻发布会,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实录。


孙晓: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国贸促会新闻发布会,我是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孙晓。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开幕在即,中国馆也将于世博会正式开园之际如期开馆。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女士,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国展局和世博会事务办公室)部长邬胜荣先生。

首先,我们请李庆霜副会长介绍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相关情况。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我谨代表中国贸促会,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贸促事业发展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已有170余年历史,被誉为“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世界各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平台。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将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国参展大阪世博会工作。中国贸促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会同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中宣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个部门成立中国馆筹办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扎实推进中国馆筹备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已基本就绪,中国馆将于4月13日大阪世博会开园之际正式开馆。

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将围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主题,以“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为叙事主线,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展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成就,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本届中国馆主要有四方面显著特点:

一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彰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中国馆建筑以古代重要文化传播载体—竹简为设计灵感,巧妙融合竹子、汉字、书卷等寓意丰富的文化符号,诉说中华千年历史,彰显非凡文化底蕴。馆内将展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数字化呈现世界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耕织图》,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都江堰和穿越千年的农业瑰宝桑基鱼塘尽显泽被千秋的生态智慧,照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和赓续传承。

二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展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厦门筼筜湖“从鱼虾绝迹到白鹭归来”的宜人生态,湖南十八洞村和黔东南文旅与生态融合发展的盎然生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的生态修复,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以及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原真性、完整性的有效保护,诠释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向世界讲述一个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动人故事,展示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美丽中国。

三是汇聚科技动能,贡献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中国方案”。“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在天宫空间站与观众视频交互;“蛟龙号”体验舱中,“载人深潜英雄”唐嘉陵下潜至7062米拍摄到的珍贵影像清晰可见;八网融合的智慧城市沙盘解锁城市未来之钥;AI大模型邀请中国文化中最受欢迎的神话人物与观众多语种品古论今、写诗作画;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昭示着中国航天再创历史。“生生不息”展区呈现了中国以创新引领发展,为应对全球挑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的不懈努力与生动实践。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为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做出“中国贡献”。中国30个省区市和深圳市、相关部委、众多国内领军企业和机构,将在中国馆举办非遗展演、文旅推介、学术交流和经贸论坛等活动,为各国观众带来系列具有国际水平、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别样体验。中国馆将与150多个参展国的自建馆、联合馆以及世博会主题馆、企业馆等开展馆际交流,生动鲜活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看到真实美好、可爱可敬的中国。

世博会被誉为人类文明的百花园。我们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展出184天的中国馆一定会成功、精彩、难忘!我们期待,中国馆为以绿色发展、守护蓝色星球、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广大媒体朋友们届时走进中国馆,亲身体验并宣传报道中国馆。谢谢大家!

孙晓:

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Q1 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记者

大家对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展陈布展很感兴趣。请问这次展陈布展有什么特色和亮点?刚才提到月壤将是中国馆重要展项,能否跟大家分享更详细信息。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展陈是世博会各国家馆集中展示、多维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在中国馆筹建过程中,我们组织建筑、工美、影视、艺术等多领域顶级大师、著名专家组成国家级策展团队,深入调研、实地踏勘、反复研讨、全面论证,充分吸纳筹办机制成员单位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开展展陈方案设计,高水平完成展陈布展,力求各国观众在中国馆共沐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美,亲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智慧、文化自信和逻辑必然。

一是主题主线突出。中国馆聚焦主题,各国观众依次通过“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篇章,穿越道法自然、万物并育的古老文明,走进绿水青山、崇尚自然的今日中国,共绘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社会。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设计,从实物展项到主题影片,从生态案例到未来科技,中国馆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主线贯穿始终,向全球观众阐释中国人质朴而深邃的生态观及“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二是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国馆注重打造贯通古今的观展体验,为观众追溯历史之源,探寻未来之迹。遥望着屏幕上中国航天员从天宫空间站拍摄的蔚蓝星球,舞动千年的敦煌飞天照见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的珍贵瞬间;清代画家绘制的《海错图》中丰富神秘的海洋生物画卷映衬着中国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潜蛟龙”,尽显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美学融合,满溢中式浪漫。

三是展示手段多元。中国馆展陈突出沉浸式、互动性、体验感。大量互动装置和数字化科技让展品“活起来”,观众可以全角度细致欣赏珍贵展项的精湛工艺,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叙事。AI技术让展项“动起来”,观众手持互动书签扫描打卡,生成实时山水意像,留下专属精彩画面,体会可感可知的“共绘桃花源”。十余个外型萌趣的便携式智能机器人随着高山流水的悠扬琴韵翩翩起舞,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Walker 行者”将在中国馆南广场与观众亲密互动,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将为馆内外观众带去生趣与欢乐。

四是人文情怀浓郁。主题影片以《中国人的十二时辰》为线索,展示不同地域、民族、年龄、职业的普通人辛勤工作、休憩娱乐的一天,串联起瑰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万家灯火的温馨日常勾勒出国泰民安、生机盎然,表达人们朴素而真切的情感及心中的诗意和远方。90后女生李子柒继续借助她的镜头将珍贵的非遗瑰宝逐一拾起,匠心作笔、田园为墨,让充满诗意的东方美学在中国馆“绿水青山”展区璀璨绽放;94岁高龄的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常沙娜先生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绚烂千年的敦煌艺术神韵融入二十四节气循环往复的自然律动,为天人合一的传统表达增添了时代新质。

刚才您提到月壤,这是中国馆向本届世博会和全球世博观众呈现的最珍贵展品。在中国国家航天局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在“生生不息”展区展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这将是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全球观众在中国馆可通过透镜装置观察月壤独特结构和两者细微差异,分享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美好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中国围绕月壤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刷新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在逐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书就浓墨重彩的篇章。


Q2东方卫视 记者

近几届世博会上中国馆通过展馆本身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比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东方之冠”、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的“华夏之光”,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介绍一下本届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和亮点?

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国展局和世博会事务办公室)部长邬胜荣:

正如您所说,中国馆建筑本身就是大阪世博会一大看点,一经亮相即大放异彩、惊艳世界、好评不断。

从造型外观看,中国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展品。中国馆取形于中国传统的书简长卷,是一座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为外观的竹黄色建筑,让观众一眼就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元素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国馆双曲面屋顶造型精巧,外立面竹简肌理温润华美,以金、篆、隶、行、楷5种字体镌刻119句汉字诗词名篇。馆前以篆书石鼓文撰写醒目“中国”标识,馆内延续书简长卷,自然采光的开放式序厅与光庭、无柱展厅错落相嵌,与馆前“墨池竹林”的园林景观浑然一体。观众步入这一壮美书卷,将体验到“天人合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和“人在画中游”的中华传统美学意境。

从设计理念看,中国馆把绿色可持续作为核心理念。竹子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元素,也是可再生的低碳环保建筑材料。中国馆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运营,都坚持绿色低碳,建筑主体以竹材与钢结构结合,墙体选用国内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主体钢结构、竹简板内外墙、屋面阳光板等装配式、轻量化材料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同时,积极推行废弃物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这些举措不仅呼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还阐释了绿色生态环保的中国理念。

从建设技术看,中国馆是建筑领域新质生产力应用的一次集中体现。中国馆应用了我国多项走在世界前列的建筑理念和技术,比如采用可逆化的装配式设计方式,主体钢结构1000余吨,竹简外墙、屋面阳光板等重要工程的构件材料3700余件,全部采用在国内采购预制生产、以“集装箱+散货船”方式分批运输至施工现场装配式安装。创新数字化智慧管理模式,专项研发了智慧建造管理平台,采用跨境远程数字可视化辅助技术进行项目管理,既有力提升了中国馆项目建设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控性,也全面展现了中国制造的“智慧”与实力。

从筹办工作看,中国馆建设过程本身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中国馆是大阪世博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大型外国自建馆。自2024年2月2日开工以来,中国贸促会在外交部、自然资源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以及我驻日本大使馆、驻大阪总领馆等各方支持下,会同全过程咨询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加快推进建筑与展陈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等,协调建筑工程总承包、展陈实施、音视频制作等相关单位,克服诸多困难,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中国馆项目建设和展陈施工,成为目前率先通过各项许可验收的外国大型自建馆,建出了“中国速度”、展现了“中国质量”、树立了“中国品牌”,为大阪世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4月13日大阪世博会正式开园之际,中国馆将如期精彩亮相。下一步,我们将与各方紧密协作,全力把中国馆运营好,使之成为大阪世博会最靓丽的“中国名片”。


Q3CGTN 记者

据了解,大阪世博会期间中国馆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国展局和世博会事务办公室)部长邬胜荣:

感谢您的提问。世博会提供了一个深化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良好平台。我们将以中国馆为平台,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各类活动,促进中外友好交流,深化互利共赢合作,让世界看到一个新时代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中国。

一是我们将隆重举办中国馆开馆仪式、中国国家馆日等重大活动。4月13日,中国馆将举办开馆仪式,这将是大阪世博会首批正式投入运营的外国大型自建馆,国际展览局、中日政商界和中国馆参建方代表将齐聚一堂,见证中国馆正式对外运营。开馆当天,我们将上演中日友好纪念舞剧《朱鹮》和传统舞狮表演,将我们对和平友好的真诚期盼转化为人文交流的生动实践。我们将于7月11日隆重举办中国国家馆日活动,邀请中日两国领导人和各方代表人士出席。值得一提的是,7月11日也是中国航海日,是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架起与世界友谊桥梁的纪念日,我们在这一天举办国家馆日活动,旨在表明我们加强与各国人民友好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和责任担当。馆日期间,我们特别邀请陕西省精心打造一场以“华彩中国·共绘未来”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以“世界语境下的中式文化审美艺术表达”为演出艺术创作基调,运用音乐、舞蹈、戏曲、书法、武术、杂技、非遗等表演形式,让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在大阪世博会舞台精彩绽放。

二是我们将精心指导各省区市办好主题周、主题日等活动。本届世博会将有30个省区市和深圳市在中国馆举办活动,为历届海外世博会中国馆之最。各省区市主动谋划和融入世博会,积极借助世博会“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平台,展示本地区优秀文化、自然风光、科技成果、经贸发展、特色产品等,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地方高水平对外开放。比如,有的省份将举办“童心向世博·创想美好未来”儿童画作品征集活动;有的将和日本友好城市联手举办庆祝活动;有的将举办中日书法交流会,邀请中日书法家现场创作书法作品;有的将举办中日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活动;有的将举办以“低碳生活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图片展。同时,川剧变脸、敦煌演出、荆楚编钟演奏、甘肃道情皮影、安徽铁画锻制技艺、海南少数民族歌舞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表演也将走进日本。相信,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受到日本各界和各国观众的喜爱。

三是我们将支持并指导各有关单位和企业在中国馆举办各类专场活动。世博会是各国人民相聚相知、相互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国内很多部门和优秀企业积极依托中国馆举办文化、科技、经贸专场交流活动。比如,有的将举办精品图书展和“阅读中国”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一批展现中国精神、反映时代气象和科技进步的优秀出版物。有的将举办“二十四节气文化推广交流活动”,通过多语种图书、期刊、视频、社交媒体融合创新,打造国际文化传播品牌。有的将展示企业传承百年的独特生产工艺,讲述中国优秀民族品牌融入世界的故事。有的将发布企业在大模型技术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助力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此外,还有很多日本朋友也将到中国馆开展文化、艺术等各领域多层次交流,共同谱写两国人民友好合作新篇章。总之,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是一个人文交流的平台、经贸合作的平台、深化友谊的平台,开放的中国馆热忱欢迎各方前来参观交流。


Q4经济日报 记者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交流合作。请问中国参展日本大阪世博会,将如何促进两国加强人文交流、夯实友好基础?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

感谢您的提问。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秘鲁利马举行会晤,指出中日两国关系具有超越双边的重要意义,为双边关系发展作出战略引领。在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和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日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中,明确提出“中方支持日方举办大阪世博会”、要“将大阪世博会打造成为两国人民交流与友谊的平台”。

中国贸促会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在中国馆全面融入中日友好元素。中国馆内,一组名为“青山明月”的木雕作品,刻画了中日绵延2000多年友好交往历史中的代表人物、经典场景和感人瞬间,昭示中日各界人士从交融互鉴的历史积淀中汲取智慧,在共通的文化价值中挖掘动能,继续求同存异,面向未来。世博期间,中国省区市代表团、企业、机构、媒体、智库将在园区内外与日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经贸交流互动。60多对友好城市将以世博为契机,继续深化互利合作。我们相信,中国馆将成为中日加强地方交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让越来越多的两国民众相互走近,让中日关系更有温度、更暖人心。


Q5 日本时事社记者

中国此次在大阪世博会进行大规模展出,原因是什么?中方在哪些方面抱有期待?

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国展局和世博会事务办公室)部长邬胜荣: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高度重视参加国展局和世博会工作。经中国政府批准,自1982年以来,中国贸促会先后16次组织中国馆参加在海外举办的世博会,并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世人呈现了一个日益开放和绚丽多彩的中国。国际展览局曾授予中国贸促会国展局奖金质奖章,高度评价中国为世博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经批准,中国贸促会积极组织中国馆参展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统筹各方力量,扎实推进中国馆各项筹办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中国馆的展示,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真实美好、可爱可敬的中国,也期待在世博舞台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加强交流互动,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为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互利合作作出积极的贡献。谢谢。

孙晓: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媒体朋友们对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的关注。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贸促

编辑/童思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