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这一天不仅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也是韩国政坛迎来大变局的关键时刻。韩国宪法法院宣布,将在当天上午11点公布尹锡悦弹劾案的最终裁决。
【尹锡悦弹劾案将在清明节宣判】
根据韩国宪法规定,弹劾案需要宪法法院9名法官中至少6人支持才能通过。目前,宪法法院内的法官构成复杂,其中4名法官是由尹锡悦任命的保守派成员,而他们的立场依旧暧昧不明。也就是说,弹劾案的结果,无法预测。
如果弹劾案不通过,尹锡悦将官复原职,届时执政党尚还有挽回声誉的空间。但如果弹劾案被通过,尹锡悦将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二位被罢免的总统,并且将在60天内举行总统大选。
当前的民调显示,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胜算极大,一旦选举举行,届时保守派执政党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尹锡悦弹劾案的最终裁决时间确定当天,韩国政坛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事件——韩国执政党前议员、尹锡悦的“亲信”张济元被发现在家中自杀身亡。
张济元曾是尹锡悦的左膀右臂,在尹锡悦担任候任总统期间,他曾出任秘书室长,深度参与政策制定,是保守派政坛的重要人物。
【尹锡悦“亲信”被发现自杀身亡】
此前,他因涉嫌性侵前秘书而被起诉,外界普遍认为他的死亡与此案有关。然而,熟悉他的人表示,张济元去世前一天仍在正常工作,未表现出异常情绪。而且韩国保守派被爆出性侵等丑闻的人不在少数,受到指控后很少有人自杀。他的突然死亡,无疑使得韩国政坛的紧张氛围再度升级。
韩国的政治斗争历来激烈,但通常以法律诉讼、媒体爆料等手段为主,很少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然而,从张济元之死可以看出,韩国当前的政治对抗已经突破了传统斗争的界限,进入了“生死关头”。未来几天,类似的“意外事件”可能还会继续发生。
针对韩国日益升温的政治动荡,中国驻韩大使馆罕见地提前向在韩中国公民发布安全提醒,呼吁大家提高警惕,避免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这一举动说明,中方已经预感到韩国社会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混乱。
从韩国历史来看,每当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社会矛盾往往会激化。例如,2016年朴槿惠被弹劾时,支持者和反对者在街头爆发了激烈冲突,甚至发生流血事件。如果尹锡悦被弹劾,韩国保守派与进步派的对立势必进一步加剧。极端分子可能会走上街头,甚至演变成社会动荡。
更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社会向来有将内部矛盾外溢的倾向,尤其是在外交问题上寻找“替罪羊”。
【韩国抗议活动频繁】
近年来,韩国国内经济下行,年轻人失业率高企,社会不满情绪高涨。一旦政坛动荡,部分极端势力可能会利用反华情绪来转移矛盾,甚至出现针对在韩华人的恶性事件。因此,中方使馆的预警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韩国政治生态和社会情绪的深刻研判。
那么,此次韩国政坛动荡,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呢?
如果尹锡悦被弹劾,韩国新一届政府极有可能由在野党共同民主党接手,而共同民主党在外交政策上与尹锡悦政府有着巨大区别。
尹锡悦上台后,推行亲美、反华、对朝强硬的外交路线,不仅在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上不断加强合作,还在半导体、芯片等高科技领域配合美国对华打压。
而李在明领导的共同民主党,则主张“外交平衡”,强调与中美同时发展良好关系。特别是在经济方面,李在明的团队深知中国市场对韩国制造业的重要性,因此预计其组建的政府将缓和对华政策,恢复经贸往来的稳定。
对中国而言,如果李在明新政府能够上台,可能意味着中韩关系的一次转机。近年来,韩企在华市场份额不断萎缩,韩流文化也在中国降温。如果新政府能够调整政策,推动中韩关系回暖,将为韩国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有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
总而言之,决定韩国历史的关键时刻很快到来,届时,尹锡悦到底能否逃过“青瓦台魔咒”,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