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缅甸中部地区遭受地震侵袭,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期,中国迅速伸出援手,不仅体现在物资与人员的支援上,更体现在科技赋能的语言服务中。中国驻缅甸使馆透露,一款基于 DeepSeek 紧急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正在前方投入使用。



这一高效的语言服务工具,源自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秘书处与北京语言大学快速组建的专业团队。面对地震救援争分夺秒的紧迫需求,他们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行动力,仅耗时七小时,就成功利用 DeepSeek 完成系统开发。截至目前,已有超 700 名缅甸民众持续使用该平台,为救援工作中的沟通交流带来极大便利。这一创新实践,标志着中国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地震国际救援行动,开辟了语言技术助力全球人道主义救援的新篇章。

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作为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应急管理部等部委指导下成立的公益联盟组织,一直肩负着特殊使命。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国家其他重要工作中,攻克语言难关。无论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还是汉语方言、手语、盲文以及外国语言文字等,都能提供专业精准的语言服务,是国家语言服务体系的中流砥柱。

在此次缅甸地震救援中,语言服务团队通过先进技术,打破了跨国救援中的语言壁垒,使得信息能够准确传递,救援工作得以顺畅开展。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在语言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更体现了语言文字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贡献。它让我们看到,在灾难面前,语言可以成为连接各国人民的桥梁,携手应对挑战,共渡难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