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由棕榈星儿童康复服务中心发起的“拾光9久”公益计划在长宁外环生态绿道的有年堂正式启动。项目通过创新的“9大维度百项行动”,致力于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全周期、多层次的精准帮扶 。
“拾光9久”公益计划打破传统公益模式,创新性地采用“社会力量协同+前沿技术介入”的模式,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打造支持闭环。该计划将整合百家公益企业支持、百名特教专家经验智库和百位志愿者陪伴网络,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构建起立体化支持体系;精心推出200小时“双百课程”,即百小时儿童能力训练与百小时家长专业培训,借助AI评估系统为每个孩子和家庭量身定制个性化干预方案。项目通过开展百场社区科普讲座与百次融合实践活动,搭建公众认知桥梁,营造包容的社会环境;同时,引入人工智能音乐疗愈、专题音频听单、AI 故事陪伴机器人等创新手段,搭建“科技+心理”双重干预机制 。
在启动仪式上,棕榈星儿童康复服务中心理事长刘洛岑表示:“孤独症干预需构建‘社会理解-专业支持-家庭赋能’的黄金三角,我们期望通过9项持续行动,让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成就。”长宁区残联、区妇联、团区委、区绿化市容局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喜马拉雅、KNOCK AI、兰卫医学等公益企业代表,上海心理发展与保障联盟、上海音乐学院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以及长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小马姐姐”工作室和热心公益人士等齐聚一堂,怀着对孤独症儿童的深切关爱和对公益事业的热忱,见证了项目的启动。
仪式现场,上海音乐学院团队现场演绎AI个性化疗愈音乐,展示声波干预新路径;启扉绘梦科技捐赠智能陪伴机器人,通过情感识别技术,为孤独症儿童提供24小时交互支持。此外,喜马拉雅开设“孤独症家庭知识专区”,以声音疗愈传递专业知识;长宁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百人守护者计划”,呼吁各方联动,为孤独症群体提供融合支持。
“拾光9久”公益计划已搭建量化评估体系,借助季度成效白皮书、年度融合指数报告等工具,科学追踪儿童社会适应力提升、公众认知度改善等核心指标。项目首期聚焦上海100个孤独症家庭,后续将逐步扩大辐射范围,惠及更多群体。
志愿者代表在仪式上发出呼吁:“这不是一场活动的终结,而是一项社会工程的开端。”当科技的温度与社会的善意产生共振,孤独症儿童也将在包容的社会环境中绽放光芒。
据介绍,3月31日,棕榈星儿童康复服务中心还联合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区绿化市容局、临空园区党群工作中心、爱心企业及公益平台,在长宁外环生态绿道开展了“行走的‘声音’——健康徒步呼吁行动”。通过公益徒步、科普互动、创意手作等形式,呼吁全社会关注超过1300万的中国孤独症患者群体,助力打破认知壁垒,传递温暖力量。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撰稿:李媛媛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