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01
在河南省的一个名叫青石村的偏远农村,一场关于修路的风波正悄然酝酿。这个村庄多年来一直饱受交通不便之苦,村里的主干道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每到雨季更是泥泞不堪,给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村长李大壮是个四十出头的壮年汉子,为人正直,办事雷厉风行。他上任以来,一直在为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绞尽脑汁。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他召集了全村的村民,在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举行了一次村民大会。
李大壮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声音洪亮地说道:"乡亲们,咱们村的路况大家都清楚。这些年,我看着大家为了这条破路受了多少苦。下雨天赶集,鞋子都能陷进泥里;孩子们上学,书包常常摔得一身泥。更别说咱们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投资商进不来。我思来想去,觉得是时候该做点什么了。我提议咱们大家一起出钱,把这条主干道修好,你们觉得怎么样?"
村民们听了这话,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赞同,有人犹豫,还有人持反对意见。
年轻人张小明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刚从城里回来创业。张小明激动地说:"村长说得对!修好路,不仅能方便咱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带动经济发展。我就是因为村里交通不便,好几个客户都不愿意来考察,生意都黄了。要是路修好了,说不定还能吸引些小工厂来投资呢!"
老党员王大爷也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我虽然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但我还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村里人齐心协力修过一次路。那时候虽然苦,但大家伙儿干得热火朝天的,多有劲儿啊!现在条件好了,更应该齐心协力。我虽然没多少钱,但为了村里的发展,我愿意出一份力。"
02
听了这些话,更多的村民开始表态,愿意为修路出资。大家你五百他一千,很快就凑齐了一大笔钱。眼看事情就要这么定下来,突然,从人群后方传来了一个尖锐的女声:"等等!凭啥要我们出钱?修路是政府的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村头的老刘家,刘大娘正叉着腰,一脸不满地站在那里。她身边的老伴刘大爷也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这对老夫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吝啬,平日里别说是公共事务了,就连邻里间有个红白喜事,他们都是能不出力就不出力。
李大壮看到这一幕,心里暗叫不好。他走上前去,努力保持耐心,解释道:"刘大娘,刘大爷,修路确实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政府资金有限,短期内怕是指望不上。咱们自己动手,不仅能尽快改善条件,还能增强村里的凝聚力。再说了,路修好了,对你们不也有好处吗?"
刘大娘却不依不饶:"什么好处不好处的,少来这套!我们家又不经常出门,修不修路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你们爱修就修,别来找我们要钱!"
刘大爷也插嘴道:"就是,我们家地里的庄稼又不用运出去卖,用不着什么好路。你们要修,得给我们补偿才行!我们家靠路这么近,修路肯定会影响我们种地。"
李大壮深吸一口气,继续劝说:"两位老人家,您们考虑得太短浅了。路修好了,万一您们生病了,去医院不也方便吗?再说了,您们儿子不是在外打工吗?要是路好了,他回来看您们不也容易些?"
可老两口就是不为所动,坚持不出钱,还威胁说要是村里硬要修路,他们就天天去工地闹事。眼看着气氛越来越紧张,村民们的情绪也开始激动起来。
03
李大壮见状,赶紧出来打圆场:"大家别急,老刘家可能还没想明白,咱们再给他们点时间考虑考虑。今天的会就到这里,大家散了吧。"
虽然会议不欢而散,但大多数村民还是同意了修路的计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大壮多次登门拜访刘家,希望能说服他们,但每次都无功而返。无奈之下,村委会决定先行开工,希望工程开始后,老两口能改变主意。
修路工程如期开工了。村民们都很兴奋,有的出钱,有的出力,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李大壮每天都在工地上忙前忙后,指挥调度,生怕出了什么岔子。
就在工程进行到关键阶段的一天早晨,施工队正准备浇筑水泥。
突然有人气喘吁吁地跑来报信:"村长!不好了!”
“刘大爷和刘大娘躺在路中间,说什么都不让人动工!"
李大壮闻讯大惊,赶紧带着几个村民跑到现场。果然,只见刘大爷和刘大娘横躺在即将浇筑的路段上,周围的工人们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刘大娘见人来了,立刻嚷嚷起来:"你们要是敢动工,就是要害死我们老两口!这是谋杀!"
刘大爷也跟着叫嚣:"就是!我们要去告你们!你们这是强占我们的地!"
李大壮看到这一幕,心里又气又无奈。他蹲下身来,语气诚恳地说:"两位老人家,您们这是何必呢?修路是为了大家好,您们为什么就是不理解呢?您们这样躺在这里,万一出了什么事,大家的心里都过意不去啊。"
刘大娘翻了个白眼:"理解什么理解?我们家地就在路边,修了路还怎么种地?你们得赔我们钱!"
刘大爷也附和道:"就是!没有三万块钱,我们就不起来!"
李大壮一听,顿时头大如斗。三万块可不是小数目,村里的修路资金本来就捉襟见肘,哪里还有多余的钱来满足这无理要求?
眼看僵持不下,村民们急了。有人提议强行把老两口抬走,但李大壮制止了:"使不得!咱们不能伤了和气。再说了,万一真出了什么事,那可就说不清了。"
张小明这时候站了出来,对李大壮说:"村长,要不我们先暂停工程,大家再商量商量?"
李大壮点点头,对周围的村民说:"大家先回去吧,我再和老刘家好好谈谈。"
04
就这样,工程被迫中断。李大壮召集村委会成员开了个紧急会议,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对策。有人提议报警,有人说干脆放弃这段路另找路线,更有人说不如来个鱼死网破。
最后,还是李大壮拍板:"咱们再筹点钱,满足他们的要求吧。为了大局,只能委屈大家伙儿再出点血了。"
就这样,经过几天的筹集,村民们不得不再次众筹,凑齐了三万块钱。当李大壮把钱交给刘大爷刘大娘时,老两口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刘大娘一边数钱一边说:"这钱,我们是应得的!要不是我们据理力争,你们肯定就占我们便宜了!"
刘大爷也跟着说:"就是,以后啊,做事可得先问问我们!"
看着老两口得意洋洋的背影,村民们心里都憋着一股气,但为了大局,只能忍气吞声。修路工程总算得以继续,虽然因为这场闹剧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在大家的努力下,新路终于修好了。
光阴似箭,转眼两年过去了。有了这条新修的水泥路,青石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出行方便了,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了,甚至还真的吸引了几家小工厂来投资。村里的经济蒸蒸日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了。
刘大爷刘大娘虽然没出一分钱,却也享受着修路带来的便利。每天早上,他们还会在新路上散步,对着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啧啧称奇。但他们始终认为,这是他们用三万块钱换来的,理所应当。
05
这一天,村里突然热闹非凡,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原来是刘大爷刘大娘的儿子刘小宝要结婚了。刘小宝在外打工多年,这次找了个城里媳妇,可把老两口乐坏了。
一大早,刘家就热闹起来。刘大娘更是得意地向左邻右舍炫耀:"我们家小宝找了个城里媳妇,长得可俊了!听说还是大学生呢!等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眼看快到接亲的时间了,刘大爷刘大娘带着一帮亲朋好友,站在村口翘首以盼。远处传来了鞭炮声和欢快的音乐声,一队红色的车队缓缓驶来。
"来了来了!"刘大娘兴奋地叫道,刘大爷也咧着嘴笑个不停。村民们也都好奇地围了过来,想看看这个城里媳妇到底长啥样。
可是,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车队刚进村口就停了下来。
刘小宝从车里跳出来,一脸焦急:"爸!妈!大事不好啦”
“前面路被堵住了,过不去了!"
刘大爷刘大娘一听,顿时傻了眼。他们连忙跑到前面查看,只见路中间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村民正站在那里。
"你们这是干什么?"刘大爷怒气冲冲地问道。
为首的正是张小明,他冷笑一声说:"刘大爷,您老糊涂了?忘了两年前的事了?"
刘大娘这才恍然大悟,顿时火冒三丈:"你们,你们这是报复!"
张小明不慌不忙地说:"不敢当,我们这是向您两位学习呢。您们不是说过,路是您们的吗?那我们用您的路,自然得付费。五万块,一分不能少!"
刘大爷气得直跺脚:"你们这是敲诈!我要报警!"
"报警?好啊,"张小明一摊手,"正好让警察评评理,看看当年您们的行为算不算敲诈。"
这时,新娘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从车里探出头来:"小宝,怎么回事啊?还不走吗?"
新娘的父母也下了车,脸色很是难看:"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村里就是这么欢迎新人的吗?"
刘小宝急得满头大汗:"爸!妈!您们快想办法啊!这是我们全家的脸面啊!"
刘大爷刘大娘这下可慌了神,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当年的行为会在儿子大喜的日子里遭到如此报应。眼看着儿子婚礼要被耽误,新娘家人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老两口只好硬着头皮报了警。
"喂,警察吗?我是青石村的刘老汉。我们村里有人无理取闹,阻碍我儿子的婚礼车队通行。请你们快来处理一下!"刘大爷颤抖着声音对着电话说道。
06
等待警察到来的这段时间,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新娘子坐在车里直跺脚,新娘的父母则不停地抱怨。刘小宝左右为难,不住地向新娘家人道歉,同时又责备自己的父母:"爸,妈,你们当初到底做了什么啊?怎么会变成这样?"
刘大娘急得直掉眼泪:"儿啊,妈也不知道会这样啊!都怪你爸,非要那三万块钱!"
刘大爷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怎么就怪我了?当初要钱的主意还不是你出的?"
就在老两口互相埋怨的时候,警笛声由远及近。一辆警车呼啸着停在了现场。两名警察下车后,立即开始了解情况。
民警王建国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他先是仔细听取了双方的陈述,然后皱着眉头说:"这事儿可真够复杂的。按理说,村民们这么做确实不对,妨碍他人通行是违法行为。但是,"他转向刘大爷刘大娘,"你们当年收了三万块不也是不对吗?这可以算是强迫他人给付财物了。"
刘大爷刘大娘听了这话,顿时脸色煞白。他们没想到当年的事情居然还有法律风险。
王建国看了看手表,又环顾了一下四周,说道:"现在是喜事当头,大家都别把事情闹大。我看这样吧,老刘家把当年的三万还给村委会,大家就两清了。村民们也把路让开,让婚礼顺利进行,如何?"
张小明和其他村民互相看了看,点了点头:"我们同意。只要老刘家认错,把钱退回来,我们马上就把路让开。"
刘大爷刘大娘面面相觑,最后只得悻悻地点头同意。他们灰溜溜地回家取了钱,交给了村委会。村民们这才搬开了石头,让车队通过。
看着儿子和新娘终于顺利进村,刘大爷刘大娘长舒了一口气。然而,他们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只有深深的懊悔和羞愧。
婚礼在一片尴尬的气氛中开始了。村里的大喇叭放着喜庆的音乐,空气中弥漫着烟花爆竹的味道。宾客们纷纷入席,但窃窃私语声不断,显然都在讨论刚才发生的事。
席间,刘小宝端着酒杯来到父母面前:"爸,妈,我敬你们一杯。"
刘大爷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好好好,爸妈祝你们百年好合。"
刘大娘却忍不住抹起了眼泪:"儿啊,今天的事,是爸妈对不起你啊!差点坏了你的大喜日子。"
刘小宝叹了口气:"爸,妈,其实村民们也是无奈之举。您们想想,要不是当年您们那么做,今天也不会发生这种事。咱们村里的变化我这次回来可是看在眼里,路修得多好啊!要是当初您们也支持,现在该多好。"
刘大爷刘大娘低下了头,久久无语。这时,李大壮走了过来,端起酒杯说:"老刘啊,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以后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好不好?今天的事就算过去了,咱们重新开始。"
刘大爷刘大娘抬起头,看着李大壮真诚的眼神,又环顾四周和谐的氛围,终于幡然醒悟。他们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说:"村长,乡亲们,是我们夫妻俩糊涂了。这些年,村里的发展我们也看在眼里,只是一直拉不下面子承认错误。从今以后,我们一定会为村里的发展出一份力!"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新娘的父母脸上的阴霾也渐渐散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