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近日访问菲律宾,这一消息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地区局势本就微妙复杂的当下,美菲此举意图何为,又将对南海局势产生何种影响?中方又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都亟待解答。

美国长期将菲律宾视为在东南亚的战略支点,如今推行“印太战略”,菲律宾战略价值再度凸显。此次赫格塞思访菲,不仅高调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承诺,还声称要“应对中国威胁”。美方此举,意图通过拉拢盟友围堵中国,延续其“印太战略”布局。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资料图)

菲律宾方面,国内军事装备老化,急需更新换代。抱紧美国大腿,期望获得经济援助和先进军事技术,提升本国军事装备现代化水平,是其积极与美国军事勾连的重要原因。菲律宾驻美大使直言,赫格塞思访菲是为“证明美菲关系稳固”,但菲方真正渴望的是更多军援和国内政局的“定心丸”。

美国可能进一步加大对菲律宾的军事援助力度,高性能的反舰导弹、防空系统等先进武器,或许会成为美国拉拢菲律宾的“诱饵”,妄图帮助菲律宾提升军事威慑力,使其在南海地区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施压。美菲还可能深化军事合作机制,扩大联合军事演习的规模与频率,提升双方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然而,美国在对待盟友方面,向来“劣迹斑斑”。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就前后不一,让盟友们深感不安。菲律宾若将美国的承诺视为“救命稻草”,无疑是将自身绑上了美国的“战车”,陷入地区军事对抗的漩涡。一旦局势失控,菲律宾必将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地区的和平稳定也将受到严重威胁,其渔业、旅游业等依赖海洋的产业,都将遭受重创。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资料图)

面对美菲不断升级的军事勾连,中方迅速作出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菲律宾同其他国家开展的任何防务安全合作,都不应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更不能威胁地区和平、加剧地区紧张。中方始终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积极倡导对话与协商,推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2026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有一件大事要办——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落实,为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奠定了一定基础。如今,争取在2026年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成为地区国家的共同目标。

这一准则一旦达成,将为南海各方行为提供明确规范,减少冲突摩擦,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同时,也将约束菲律宾等国在南海的行为,若其遵守准则,中菲关系有望缓和;反之,若继续挑衅,必将在国际道义和规则层面陷入被动。



南海(资料图)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对话。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警告:“东南亚必须吸取欧洲教训,避免域外势力搅乱和平。”中国海警已对非法闯入仁爱礁的菲船只实施全程跟踪管控,菲渔民在黄岩岛的捕捞活动也被严格限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洋科研、环保等领域合作项目已超过50个,柬埔寨提议建立南海海洋保护区,印尼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务实合作远比军事对抗更得人心。东盟内部对“南海行为准则”的支持率超过80%,菲律宾若执意拖延磋商进程,2026年或将独自面对规则成型的既定事实。

中国给菲律宾留了选择空间。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明确表示,中方愿以最大诚意推动准则磋商,但“时间不等人”。中国崛起之势不可逆,2026年《南海行为准则》若如期落地,将是地区国家自主掌控命运的历史性一步,也将为南海局势走向稳定提供关键保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