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韩欣然 牟静萍 通讯员 崔学臣
4月1日,济南市历城革命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由历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的“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暨寻亲成功无名烈士祭扫仪式在此举行。济南战役6位威海籍无名烈士经DNA比对确认身份,19位亲属专程赴济祭扫。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及烈士亲属代表共同参与。
庄严仪式寄哀思跨域寻亲慰烈属
上午8时30分,主持人向英雄雕塑深深鞠躬,宣布仪式正式开始。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全场肃立高唱国歌,激昂的旋律在陵园上空回荡。随后,全体人员垂首默哀一分钟,表达对革命先烈最深切的缅怀。
在深情的《献花曲》中,仪仗兵抬着花篮缓步走向纪念碑。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级调研员李晓文,历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涛,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县级干部张晖,历城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赵波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整理缎带。花篮缎带上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寄托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哀思。
于涛表示,开展为无名烈士寻亲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协同市退役军人局前往威海、烟台等地,通过DNA比对、档案核查、跨域协作等方式为烈士寻亲,既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英烈精神的传承。每一位无名烈士背后都有一段被岁月尘封的故事,为他们找到亲人,不仅能告慰忠魂,更能让烈属跨越时空与亲人“重逢”,彰显党和政府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对烈属的温暖关怀。
三代人77载寻亲路今朝终圆团聚梦
许维峰烈士的外孙张辉和外孙女张英姿代表全家三代人,终于完成了这场跨越77年的特殊“重逢”。当通过DNA比对确认找到烈士遗骸时,这个历经三代人的寻亲故事终于画上了句号。张辉哽咽着表示,全家人既激动又悲痛,激动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寻找终于迎来这一刻,悲痛的是与姥爷的第一次相见竟是以这样的方式。
按照家乡传统,姐弟俩带来了大枣饽饽、新鲜水果和家乡特产。张英姿轻轻擦拭着墓碑,泪水止不住地流下:“听母亲说姥爷生前高大豪爽,我们特意备上了酒。这个心愿本应由父母亲自完成——母亲早逝,父亲直到上个月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她捧着一抔父母坟前的土,并拿出亲属照片,轻声说道:“相信这能让他们以另一种方式与姥爷团聚。”
站在许维峰烈士墓前,张辉动情地说:“看着无数先烈长眠于此,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姥爷的牺牲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这个小家,更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先烈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脊梁,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他表示今后每年都会前来祭拜,不仅是为父母圆这份迟来的心愿,更是要永远铭记先烈们用生命铸就的民族丰碑。
爆破英雄魂归故里半生寻亲赤子心
赵桂金烈士是爆破手,在济南战役中壮烈牺牲。“如今,他的英魂终于得以安息。”赵桂金烈士的侄子赵熙泽、赵熙忠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让91岁的烈士弟弟与长眠地下的兄长“相见”。
在仪式现场,赵熙忠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张泛黄的烈士证,回忆起寻亲历程,赵熙忠感慨万千。1983至1984年间,他曾在济南英雄山反复寻找,却始终无法确认哪座墓碑下安葬着自己的亲人。其兄长生前在济南警备区服役期间,也一直未能找到叔叔的下落。终于在3月18日,经过DNA比对,确认找到了赵桂金烈士遗骸。
赵熙忠凝视着陵园内庄严肃穆的烈士墓碑,满怀深情地表示:“我们由衷感谢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感谢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专业工作,感谢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他恳切地呼吁:“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携手同心,帮助更多烈士找到亲人,让英魂得以‘回家’,让更多家庭实现团圆夙愿。”
近年来,历城区协助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持续深入推进烈士寻亲工作,持续深化烈士寻亲工作,通过DNA比对、档案查阅、实地走访等方式,成功为多位无名烈士找到亲人,让英烈忠魂得以安息。此次祭扫活动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烈士寻亲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下一步,历城区将以“让烈士精神永续传承”为目标,持续推进寻亲工作与服务创新,让尊崇英烈成为历城大地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