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底,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对中亚展开访问,此行释放出欧盟对该地区战略定位的重大调整信号。长期以来,中亚被视为偏远的边缘地带,但如今欧盟正以全新姿态介入——即将于4月3日至4日举行的首届欧盟-中亚撒马尔罕峰会,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共同适应性合作"的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欧盟,脱欧后重新布局全球的英国也在同步寻求与中亚建立长期战略联系。

过去数十年,中亚常被贴上"后苏联依附体"或"中国基建扩张对象"的标签,但如今其地缘政治主体性正被重新认知。卡拉斯此行(覆盖阿什哈巴德、塔什克斯坦、阿拉木图、比什凯克)与英国的外交动作,共同指向一种"协商式相互依存"模式。这种模式并非取代传统利益外交,而是将发展路径与多极力量格局纳入考量,使博弈规则更趋复杂。

在土库曼斯坦举行的第20届欧盟-中亚部长级会议上,双方重申了2023年制定的合作路线图,并以"全球门户计划"为框架推进基建、数字与能源合作。土库曼虽宣称中立,但其物流走廊与俄罗斯利益密切交织,使得规避制裁问题成为敏感议题。转战乌兹别克斯坦后,卡拉斯与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的会谈聚焦能源转型、教育交流及区域交通一体化。作为首届欧盟-中亚峰会东道主,乌兹别克正谋求成为欧亚事务的关键协调者。在哈萨克斯坦,与托卡耶夫总统的会晤重点讨论了宏观经济多元化与关键原材料供应链——欧盟不仅是合作者,更是核心利益相关方。

英国的同步动作同样值得关注。2025年4月正值《英哈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签署一周年,英国外交部大臣斯蒂芬·道蒂近期主持的英哈战略对话,标志着两国33年外交关系的深化。这种动向表明,英国已认识到中亚——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对其战略、商业及规范利益的交汇意义。

哈萨克斯坦的特殊地缘价值在于其平衡能力:与中国、俄罗斯接壤,境内有大量俄语人口,且在紧张局势中保持审慎中立。对欧盟和英国而言,哈国的独立稳定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系统稳定的关键。面对俄罗斯持续侵乌与中国"一带一路"的深耕,哈萨克斯坦保持等距外交的能力本身即是地缘资产。

能源与基建是双方合作的核心抓手。哈萨克斯坦仍是欧洲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重镇,其原油占英国进口量的20%,BP与壳牌公司在田吉兹、卡沙甘油田的长期投资即是明证。欧盟通过"全球门户计划"支持中亚多式联运基建,英国则以具体项目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AIFC)采用英国普通法体系,为投资者提供熟悉的法律环境,也成为哈萨克斯坦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中亚国家将欧盟与英国的介入视为战略组合的补充而非替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仍具活力,但欧洲模式通过附加透明度、可持续性等条件,提供"可预测的信誉优势"——这种差异化的合作方式降低了战略波动风险。

即将召开的撒马尔罕峰会将通过数字基建、教育交流、物流协调等领域的协议,固化欧洲与中亚的新型互动模式。卡拉斯的外交行动与英国的同步布局共同表明:欧亚大陆的权力架构正从"支配-依附"转向"分布式主体性"与"协商式相互依存"。这种转变虽不保证地缘稳定,却为各方提供了更灵活的博弈空间。

您的点赞、支持、关注和转发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