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一位在北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在毕业回国前做了一件引发争议的事情,他使用多张美国信用卡恶意透支,总共套现了大约14万美元。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炫耀此事,宣称这是自己赚到的“第一桶金”,还表示要让美国银行吃亏。

然而这一行为不仅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更严重损害了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强烈谴责和担忧。



在美欠下100万

去年5月份,一个留学生在网上公开了自己的银行卡透支行为。

具体包括Chase、花旗和美国运通等银行,他还晒出了高达14万美元的透支账单。

这名留学生把恶意透支行为说成是“给美国资本家一个教训”,甚至声称要用这笔钱回国发展,态度十分嚣张。

国外网友对此反应不一,一些人觉得美国银行的风控系统存在问题,另一些人则建议取消这名留学生的学位。

事情闹得越来越大,美国的银行也开始有所动作。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人的欠款总额一直在上涨。



尤其是信用卡欠款增加得很快,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申请信用卡越来越难了。

很多留学生都在网上说自己遇到了困难,即使他们的信用记录很好,也经常被拒绝。

而且银行给出的理由各种各样,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觉得这事儿有点奇怪。

一些刚来美国的留学生,甚至会被告知自己有过违约记录、负面信息或者欠款,或者被怀疑有身份盗用的风险。

这意味着少数留学生的不良行为,可能已经影响到整个留学生群体。

导致他们申请信用卡更加困难,审查也更加严格。



这就像前人种下恶果,后人却要承担后果,令人深感无奈。

国内网友主要批评这种做法,担心它会影响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名声,并开始思考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种行为算不算犯罪?

到底是个人道德问题,还是留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舆论不断升温的时候,事件当事人又一次出来说话,想让事情平息下去。

但是,他的解释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了。



他换了一种说法,说之前的帖子只是开玩笑。

自己现在还是大二学生,没有拿着钱跑掉的想法,办很多信用卡只是为了享受免息分期。

他还特别说明自己是信用卡的优秀客户,不会损害中国人的信用,最后还再次强调自己非常爱国。

扎回来的回旋镖

网友们并不接受他的解释,反而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一些人觉得他是因为扛不住大家议论,才改变了之前的说法。



也有人觉得他一开始就想搞个大新闻,吸引人关注。

他们认为他利用“爱国”这张牌来炒作自己,根本不在乎这样做会不会损害海外华人的形象。

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只顾自己出名,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著名法学家罗翔教授表示,不管事情是真是假。

这种行为都可能触犯法律,犯罪行为在哪里都不会被接受。

法律责任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因国家而异。



尤其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法律体系存在显著差异。

这直接影响着个人在跨国情境下的责任认定。

其中,一个关键概念是“双重犯罪原则”。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如果某行为在一个国家构成犯罪。

但在另一个国家不构成犯罪,那么后者可能不会配合引渡。

为了启动引渡程序,被请求引渡的行为必须在两个国家都被视为犯罪。



这是理解跨国法律合作,以及个人在不同法律体系中行为后果的重要基石。

中美法律差异在实践中,会产生复杂的情况。

理解这些差异和“双重犯罪原则”,有助于明确在不同国家活动时的法律责任边界。

在美国恶意透支信用卡算不算犯罪,这事儿得看具体情况。

如果持卡人明知还不上钱,还故意刷卡,那就可能涉及欺诈罪。

至于这位留学生的行为是不是欺诈,还得进一步调查,收集证据才能确定。



即使在美国构成犯罪,美国银行想跨国追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国法律对信用卡诈骗有明确规定,如果这位留学生回国,中国司法机关有权对他进行调查和审判。

能否跨国追究这位留学生的责任,关键在于“双重犯罪原则”。

法律之下的裁决

也就是说,他的行为在中国和美国都必须构成犯罪。

如果他的恶意透支行为在美国不构成犯罪,那很可能无法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罗翔教授指出,信用卡消费难以隐藏身份,这与普通诈骗罪要求的“隐瞒身份”有所不同。

法律上如何认定这种行为值得讨论。

此外信用卡诈骗罪是成文法规定的犯罪,而美国主要依据不成文法。

美国法律是否也有类似的信用卡诈骗罪,需要仔细研究中美两国的具体法律规定,才能判断留学生是否会被判刑。

这事儿不只是法律问题,更让人看到这个人道德上有多糟糕。

他把恶意透支当成“第一桶金”来炫耀,一点悔意都没有。

说明他的价值观已经扭曲,道德底线都没了。



这种行为不光让他自己的信誉扫地,也连累了所有中国留学生,让那些守规矩的学生也跟着倒霉。

就像网友说的,“前人挖坑,后人遭殃”,一个人做了坏事,最后整个群体都要跟着受影响。

出国留学的同学们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维护国家的声誉。

美国联储局的数据显示,美国信用卡的总欠款一直在增加。

这说明美国社会普遍存在“借钱消费”的现象。

这件事引发了大家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疑问。



为什么银行会给没有美国绿卡的留学生批那么高的信用卡额度?

银行的贷款政策和风险管理是不是存在问题?

美国银行审批信用卡和管理额度的方式,可能让留学生更容易出现问题。

银行应该更仔细地了解留学生的经济状况,并设置更合理的额度和风险提醒,以便及时发现并阻止恶意欠款。

各国银行之间也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建立一个“黑名单”,防止那些恶意透支的人逃避责任。

这起事件提醒银行,需要关注留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信息来源:
个人账号“英伦瓜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