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祭祀新风,近日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阳光公益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文化活动。

寻春·“纸”上“鸢”飞扶摇上

在航运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年志愿者饱含深情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在场的老党员和退伍军人心弦为之触动,他们带着追忆峥嵘岁月的感悟投入到纸鸢手作环节中。扎制竹篾骨架,糊裱韧性纸张,绘就彩色图案,安装纸鸢尾翼,绑紧栓提棉线……不一会儿,一只只承载春日相思的纸鸢逐渐成型,在空中寄愿祈福,轻盈追逐春风。

细长的风筝线,一头系着空中翱翔的纸鸢,一头系着华夏儿女萦绕心头千年的牵挂,是情感纽带也是文化传承,纸鸢让东风有形,让云端非遗代代相传。

织春·匠心竹韵“风”曳“铃”

包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青年路小学学生参与“手作+互动”式非遗竹编风铃文化体验课,精彩的非遗故事增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浸润,在选竹、劈篾、编织、组装环节中,孩子们体会着匠心独运的传统手工艺魅力。微风拂过,一只只竹编风铃随风摇曳,清脆悦耳,将悠久的东方故事娓娓道来。

巧手编织竹之梦,聆听千年竹之韵,这场传统与创意交融的文化之旅,让非遗传承的快乐在孩子们的指尖尽情绽放,也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

咬春·只此“青”绿小“团”圆

揉面、包馅、搓团、蒸制,雨花桥社区和河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不久,一颗颗晶莹剔透、香甜沁人的青团便新鲜出炉。把清甜揉进绵密香糯的青团里,春的曼妙滋味无处躲藏。细腻豆沙枣泥、咸香流沙蛋黄、酥香紫薯肉松,咬一口翠绿温润,春的气息便在唇齿间弥漫开来。活动后志愿者们将青团分装,送给辖区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传递节日温暖和关怀。

应时而食的传统智慧,时令养生的自然理念,思念长青的追思载体,艾草香气包裹着浓烈的乡愁,碧色青团让文化记忆依然鲜活。

拓春·“袋”去春日小美好

“草木寄相思 清明拓春痕”手作活动在芜湖东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温情开展。采撷花草浸润涤荡拙朴本心,添一剂明矾让绚烂成为永恒不朽,千“捶”百炼将植物脉络贴合方寸布纹,醉人春色便缀于布艺经纬之上。待揭取春日谜题之时,春的心事化为枝叶浸染的自然芬芳,在时光中静静流淌,唤醒每个人的专属记忆。“外婆编的柳条花环是儿时最美的回忆,草木拓印定格春天,让我铭记这份希望与爱。”一位参与者展示着印满柳芽的帆布袋感叹着。

执草木之笔铺就春日画布,以草木之心叩开春日心扉,自然的瞬息万变“敲”然蜕变为春日永久。体会古人“踏青寻春”的生命礼赞,非遗传承魅力也悄然盛开在大家心间。

此外,宁国新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辖区党员前往肥东县茶壶山烈士陵园进行鲜花祭扫,青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辖区居民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英烈……从清明节气中汲取驰而不息的生命力,奋勇前行;从祭祀文化中感悟生命哲学,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弘扬非遗,厚植爱国情怀。(张楚 袁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