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十九载春秋书写人间至孝,在家庭变故与教书育人的双重舞台上,以柔弱双肩扛起生命之重,用师者仁心播撒爱的火种……她,就是2024年第二季度孝老爱亲类“吉林好人”孙艳艳。
孝义为先,用柔肩扛起家庭重担
2005年那个春寒料峭的三月,正在准备本科毕业的孙艳艳接到母亲突发脑出血的通知。看着躺在病床的母亲,这个平日里文静的姑娘瞬间化身战士,连续30个昼夜守在病床前,亲手为母亲擦洗身体、按摩四肢。即便因过度劳累瘦成纸片人,她依然笑着说:“只要妈能好起来,我掉多少斤肉都值。”
在各方努力下,孙艳艳母亲终于康复。但此后孙艳艳的母亲又先后因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三叉神经痛等住院9次,医院陪护、各种检查成为孙艳艳经常要面对的生活难题。为让患有重病的母亲得到悉心照料,此后的十余年间,医院的白色走廊成了孙艳艳的第二个家。“最怕听到监护仪的警报声。”回想起那些惊心动魄的夜晚,她眼眶泛红却目光坚定。
生活原本不易,可意外又接踵而至。2016年孙艳艳父亲突发大面积脑梗死,她再次开启“白加黑”模式,一连50多天白天上班,晚上陪护,硬是把父亲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由于伤了脑神经,父亲半身不遂,经常抽搐、躁动不安、大小便失禁,时不时就会呕吐在床。孙艳艳一边带着父亲的脑CT片子四处求医问药,一边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父亲。
2022年3月的春寒格外凛冽,孙艳艳母亲又突发心肌梗死命悬一线。孙艳艳毅然驱车千里赴京求医,为母亲做心脏搭桥和瓣膜置换手术。从手术台下来,母亲就直接住进了ICU,一住就是半年,前期每天将近2万元的高昂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所有的存款,为了筹齐医疗费,孙艳艳抵押了自己家的房产。如今,她的母亲已脱离呼吸机,住进了普通病房。孙妈妈总说:“宝宝,妈妈拖累你了。”孙艳艳却充满温情地回答:“没有,妈妈,你很棒,为了让我有妈妈,你经历了人间炼狱般的痛苦,感谢你,妈妈,如果你不在了,我就只能在梦里见你了。”
师者仁心,三尺讲台传递爱的力量
站在讲台上,孙艳艳永远是神采飞扬的园丁。即便家事缠身,她的课堂依旧充满激情。她认真备课、精心授课,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教班级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好评。
她把对家人的爱延伸到学生身上,在班主任工作中,孙艳艳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她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用温暖和关怀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孙艳艳伸出援手,慷慨解囊,资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她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耐心讲解知识点,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努力提升学习成绩。孙艳艳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大爱无疆,平凡中的伟大坚守
如今的孙艳艳依然忙碌在家庭与校园之间。清晨为父母翻身擦背,七点半准时出现在教室,深夜备课批改作业的身影已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线。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孝道的内涵: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让被爱者在尊严中感受生活的希望。
从青丝到白发,孙艳艳用19年的坚守诠释着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内涵。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孝老爱亲的永恒光芒,更感受到一位人民教师以德立身的精神高度。这份跨越血缘的大爱,终将在岁月长河中化作璀璨星辰,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之路。
记者:郭润卿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