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政策以及通知文件都不断涌现。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即优质高校似乎都在进行集体扩招。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提到2025年预计优质本科将会继续扩招两万人,各地985高校和211高校已经响应,确定今年的扩招名额。

根据权威信息可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今年都计划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计划增加100个名额。

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计划扩招300人,中国农业大学今年更是计划增加500个名额。后续将会有更多高校宣布扩招计划,而且全部都是大家熟知的985、211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高校扩招的共同点

根据高校公布的招生名额以及专业分配来看,目前高校扩招的方向基本一致。即主要都是扩大理工类专业的招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等都是集中扩招的领域。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各地985和211高校都集中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也就是实现交叉学科培养,以应对未来社会各行业发展变化需要。

各地高校都陆续成立二级学院,将更多专业都进行基础课程打通,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技术特长,再选择具体的发展方向。这种模式更能适应现代就业市场发展需要。

同时,高校新增加的招生名额,也主要是投放在国家战略发展所需要或者所急需的专业。这一点也是符合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

包括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都在对学科进行重新布局,大量砍掉传统的文科类专业,还有部分落后的工科专业。而不断增加新工科、新理科等相关专业。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最近三年申请本科专业数量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

而985和211等全国重点大学,则是主要开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视觉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专业。



疯狂扩招的背后,释放重要信号

大家必须要清楚一个事实,即全国重点大学并没有出现大幅度扩招,只是内部各类专业的招生进行较大规模调整。比如复旦大学就是典型例子。

复旦大学宣布将文科类专业的招生占比压缩到20%(此前为35%以上),文科专业腾出的招生名额,主要都是给予理工类和交叉类专业。

高校的理工类专业疯狂扩招,这里面起码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值得各位学生和家长关注。一个是国家方面的规划和引导,另一方面是推动高校必须要进行专业优化。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我们必须要解决各种卡脖子问题。国外对我们哪种技术进行封锁,我们就必须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高校必须要提前布局人才。

因此,包括我们的半导体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航空航天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医疗器械行业、计算机行业等,这些都会是重点布局领域,未来都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二个社会人才需求已经变化。文科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已经大幅减少,如今社会更需要复合型的技术人才,也就是理、工结合型人才,这才是发展的重点。

因此,未来会出现更多的交叉性专业,重点大学的招生模式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大一或大二阶段不再区分专业方向。



给学生和家长的启示

国家政策的信号和高校招生专业的变化,都在说明学生应该要积极以新姿态迎接即将要到来的专业“大洗牌”,要主动学习新专业,主动学习新知识。

特别是高考填报志愿阶段,要积极拥抱新理科、新工科等专业。根据国家需要解决的卡脖子行业,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专业,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更好的先天性环境。

至于文科专业,目前来说,整体就业趋势和国家引导都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大家报考时要更慎重,特别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要深思熟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