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重新合并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除了二级学院外还下辖第63研究所,其究竟是何来历?
军改后合并到国防科技大学旗下的第63研究所,不仅是其一众二级学院之中的特殊存在。而且这个研究所堪称国防科技体系的"百变星君"。
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国家四机部十九院第十七所,1979年列入军队编制,改称总参第63研究所。并相继由总参旗下的通信工程学院通信部领导管理。
1999年首次"联姻"解放军理工大学并入其序列之下,但仍保持原有番号编制不动,且同时接受总参通信部和理工大学的双重领导。
2016年军改过程中改隶军委装备发展部,喜提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的大名。但是很快就在2017年最终落户国防科技大学,成为该校"科技航母"专属战斗群的一员。
别看其这种频繁的"搬家"操作,堪比军事科研界的"游牧民族"。但每次转隶都不是简单的换牌子,而是战略需求的升级。从通信技术到装备发展,再到融入全军顶尖学府体系,实际是一部军队科技强军的进化史。
而这个低调的研究所在南京紫金山脚下,默默修炼"黑科技"将科技树点满,在通信领域和电磁战场上炼成"隐形盾牌"。例如在通信抗干扰方向,研发出我军现役全部卫星通信抗干扰系统,在信息化战场竖起"神盾局"般的防护罩。
在电磁频谱管理领域,掌握着"电磁江湖"的秩序法典,能瞬间让敌方的电子设备集体"失聪"。其对通信装备的模块化研发,像乐高大师般拆解重组通信装备,让战场设备秒变"变形金刚"。
更绝的是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190多项奖项中藏着1项重大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研发的综合测试仪表系列,能让通信设备像体检般被全方位"把脉"。但这些成就鲜少见诸报端,科研人员活像科技界的"忍者",深藏功与名。
研究所虽然被国防科技大学"收编",但依然保留着自己的编号名称以及办公地点。其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周围更是被东南大学、南京理工等高校环伺包围。
六朝古都的科技"结界"直接催生了其产学研的"合体术"。通过高校联培,其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搞出"科研互促五步法",让学生既能在实验室"修仙",也能到部队"渡劫"。
其人才熔炉模式,把研究生直接丢进项目实战,像锻造宝剑般锤炼创新力。最绝的是他们的博士后工作站,专门吸引军内外"学霸"来修炼。
因此该研究所也是人才密度爆表,87.3%的科研人员都是硕士博士,所里随便撞个人可能都是领着政府特殊津贴的大佬。
而作为军队实打实的科研院所,其不光有解放军光环加身,而且在学术领域也默默运营《现代军事通信》期刊28年,刊发1300多篇论文,是真正拥有军事科研"武学秘籍"的专业高手。
看了国防科技大学第63研究所的来历,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国防科技大学官网,第六十三研究所 https://www.nudt.edu.cn/yssz/dlssyjs/index.htm
人民网,巧用电磁频谱 提升作战效能 http://edu.people.com.cn/n1/2025/0321/c1006-4044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