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汽车圈刮起了一阵"激光雷达降价风暴"!
在零跑的新品发布会上,带激光雷达的零跑B10,竟然只要13万,而国际大厂丰田,带激光雷达的车型,最低也只需14万。
这事要是放在两年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因为那时光一颗激光雷达,就高达2万元,只有豪华车型才能用得起,而如今激光雷达一颗只需999元,未来10万以下的车,都有望装上激光雷达了。
从2万元降至1000元,激光雷达被我国打成“白菜价”后,性价比进一步凸显,这对于走视觉路线的马斯克来说,简直是天塌了。
“只有傻子才会用激光雷达”,2017年,马斯克曾这样说过。
彼时,激光雷达单价高达2万元,相当于Model 3车价的十分之一。马斯克觉得不划算,提出了视觉方案,投入超20亿美元研发Dojo超算,借助算法强行弥补摄像头在雨雾天的“视力缺陷”。
但大多数中国车企却不这么认为,明明前面有路可走,只不过崎岖了一点,为啥还要新造一条路呢。借助于规模化效应和激光雷达技术的进步,激光雷达价格一降再降,如今都快跌破三位数了。
而且相较于纯视觉方案,激光雷达的性能丝毫不逊色,甚至更强。在一次广州暴雨的实测中:小鹏XNGP系统接管率比特斯拉低67%。翻译成人话就是,当你开着特斯拉小心翼翼地穿梭在雨中时,小鹏的车主则听着歌,看着智驾系统稳如老狗地穿梭在车流里。
此外,视觉方案还有一个致命软肋,被业内称之为“幽灵刹车。就是当路面出现强烈的光影变化时,摄像头容易产生误判,进而控制车辆突然急刹车。而激光雷达因为是直接测量物体的距离和形状,几乎不会被"幻觉"所欺骗。
因此,马斯克现在非常尴尬,自己推崇的视觉方案在价格端已经失去优势,而实用性也要比激光雷达弱。在智能驾驶领域,中国借助激光雷达,已经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了。
无独有偶,在美方引以为傲的生物领域,我们同样实现了超越。10年前,美方率先发现缓老物质,并嘲讽我们“30年内搞不出来”。没想到,短短8年,我国企业就取得了突破,成果“宜生好”不仅出现在线上平台,还被引入屈臣氏等线下连锁机构。
彼时,美企利用垄断优势,开出单克2万的高价,令普通人难以承受,只有富豪们享用得起。港富商李氏曾亲自飞往美国求取,马斯克妈妈也体验过类似的成果。
为了让前沿科技红利惠及每一个人,中企组建了一支来自香港大学、清北等名校的优秀科研团队,历时3年开发出了酶法技术,年产超200吨,打破老美的垄断,“宜生好”这才真正地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国货”的出现,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不少人一开始抱着质疑的态度,但在亲自尝试过,感受到经力的变化后,都沉默了。研究人员对此并不在意,他表示:我们希望的是,能向激光雷达看齐,未来希望能用一杯奶茶的钱让普通人享受到。
随着中国厂商的降维打击,美国激光雷达生成商Velodyne难以抵挡,宣布退出乘用车市场。
德国大众也宣布加入激光雷达阵营,旗下2025款迈腾也配备了激光雷达。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大量输出海外,激光雷达正在成为主流,加上超高的灵敏度,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与认可。业内人士预测: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或将沦为“技术小众品”。不知道马斯克还会不会坚持这一路线,选择一条道走到黑。
正如网友调侃道的那样:“以后再遇到“鬼探头”,只能怪自己买不起国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