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 德国《国际政治与社会》杂志网站3月28日刊登题为《新路径》的文章,作者是独立政策顾问、学者亚历山德拉·西坚科。全文摘编如下:
当前,没有什么比国际伙伴关系的演变更清晰地体现全球秩序转型。如今局势又添新变数:自冷战结束以来,跨大西洋关系及其未来首次需要被重新审视。在这一新背景下,布鲁塞尔对与新兴全球参与者(如印度)以及中亚地区崛起的中等强国发展和深化伙伴关系表现出浓厚兴趣。
有两件事表明欧盟在外交政策方面对中亚地区的关注度正在上升:4月3日至4日,首届欧盟-中亚峰会将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举行。作为预热,3月27日第20届欧盟-中亚部长级会议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召开。
过去三年,欧盟与中亚关系不断升温,欧盟如今已成为中亚第二大贸易伙伴。深化与中亚合作将使欧盟有机会在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之外,塑造重要区域力量的形象,从而推动跨区域及区域内合作,促进和平与安全。
这也是欧盟在2007年出台首份中亚战略文件的原因之一。其他因素还包括:欧盟东扩带来的政治和安全问题重要性增加,以及2006年俄乌天然气危机引发的对能源安全的关注。然而,沟通不畅与预期差异使合作举步维艰。中亚国家并未感受到自己是平等伙伴,双边关系缺乏活力与创意。
如今形势已发生变化,合作有了加强的趋势。面对全球力量对比变化,双方都渴望增强战略自主。在俄罗斯油气供应中断的背景下,中亚正成为欧洲重要的能源替代来源。深化经贸合作的需求为双方提供了政治机遇:中亚寻求建立长期替代性伙伴关系,实现贸易路线多元化,并吸引特别是交通和能源基建领域的投资。
欧盟现在希望推动这一进程,合作中的核心项目当属“中间走廊”(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目标是降低对俄罗斯“北方走廊”和苏伊士运河“南方走廊”的依赖。参与该项目的中亚国家期待借此实现基建现代化和经济增长,并增加对中俄的战略回旋余地。
不过,这一运输项目的实施面临挑战,包括交通和港口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以及跨国官僚体系的障碍。在欧盟方面,该项目需要与美国密切协调。然而,鉴于当前跨大西洋关系紧张,合作能否持续尚不确定。此外,欧盟的制裁措施也影响合作:哈萨克斯坦多家企业出现在最新的欧盟对俄制裁名单上。(编译/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