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忽高忽低,有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感觉。不过,每年的清明,天气都是阴晴不定的,不是有句老话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清明节,要是不下点雨,就有点不正常的感觉,趁着假期,和家人约在一起,准备给家里亲人上坟扫墓了。



回到家,家里有几位老人正在争论一个话题:今年是否可以扫墓?这是为什么呢?每年清明节都要上坟扫墓,为何今年不行呢?这得从今年是“闰月”开始说起,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有“双春闰月不上坟”或“闰月清明不扫墓”的说法,尤其是在国内的某些地方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闰月无清明,三月不上坟”,其中还有很多的禁忌,今天就来详细给大家讲解一下,民俗文化需要我们后人传承与了解。
关于“双春双六月”的年份
双春年:指农历一年中有两个“立春”(如2023年兔年、2025年蛇年)。
双六月(闰六月):指农历一年中有两个六月(如2025年乙巳年闰六月)。
民间认为这样的年份“阴阳交错”,可能影响传统祭祀的吉凶。



“三月不上坟”的说法来源于何时
闰月无节气:闰月是农历为了协调回归年而增设的月份,本身没有“节气”,如清明是节气,固定在公历4月4日至6日)。
传统禁忌:部分地区认为闰月是“虚月”,祭祀不吉利,尤其是闰月若在三月前后,如:2025年闰六月,不影响清明,则可能衍生“三月不上坟”的说法。
今年的清明是否受到影响
2025年清明是4月4日,农历三月初七,而闰六月在夏季(7月﹣8月),与清明无关。因此,2025年不存在“三月不上坟”的直接影响,但若当地有“双春年不祭祖”的习俗,则可能有人遵循。
从科学视角上来看,民俗可灵活变通
这类禁忌多源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认知,现代人不必过度拘泥。若担心冲犯,可采取折中方式:可以提前或延后扫墓;可以选择在家祭拜(心诚则灵);简化仪式(献花、清理墓地代替烧纸)。



“闰月无清明,三月不扫墓”,但这一说法并非全国通行,而是因地而异,需要结合具体年份和地域习俗来看。传统民俗文化需要我们后人传承与了解,你说对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