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配粉中加入乳清蛋白已经较为普遍,除了用来调整婴配粉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之外,围绕乳清蛋白这一成分展开更多竞争也成为了品牌探索创新的一种方式。比如提升乳清蛋白含量、挖掘乳清蛋白价值等,进一步打造婴配粉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随着乳清蛋白在消化吸收方面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认知,关注并提升婴配粉中乳清蛋白的应用自然也成为了常见做法,不仅是更好地契合营养期待,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喂养痛点。不过现阶段在应用乳清蛋白这一成分时,依旧在原料端存在制约,品牌也需要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逐渐围绕含量展开竞争

乳清蛋白作为婴配粉中的一类重要营养成分,其关注度和价值正在随着婴配粉营养需求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加,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围绕乳清蛋白的含量展开竞争。不难发现,在如今的婴配粉市场中,已经能够看到一些打出了“高乳清蛋白”卖点的产品,也成为了差异化优势之一。

根据现有的标准来看,其实并未对“高乳清蛋白”提出具体的要求,不过婴配粉新国标确实对乳清蛋白的含量做出了进一步要求,也印证了婴配粉中乳清蛋白的重要性。与老国标相比,新国标规定1段奶粉中乳清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需在60%以上、2段奶粉乳清蛋白应占总蛋白的40%以上。

这一调整使得1、2段奶粉在乳清蛋白含量上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不仅顺应了婴配粉营养升级的潮流,也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而“高乳清蛋白”奶粉主要是在新国标的基础上对乳清蛋白含量作出了更高的提升,部分产品的乳清蛋白含量能够达到90%以上甚至更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高乳清蛋白”这一标签。

还有不少婴配粉品牌也在对乳清蛋白含量作出提升,毕竟新国标只是基础要求,要进一步打造产品优势,从乳清蛋白含量上入手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某品牌1段羊奶粉中羊乳清蛋白占比为80%、2段为70%、3段为60%,某品牌奶粉全段乳清蛋白占比达到了90%以上,还有一些品牌的3段奶粉乳清蛋白占比达到了60%以上。

通过提升婴配粉中乳清蛋白的含量,其实也是品牌展开竞争的一个切入点,不仅是新生代父母对于婴配粉营养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婴配粉同质化问题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从乳清蛋白的角度出发是个选择,但品牌也要找准以乳清蛋白为核心的综合优势,更好地打造婴配粉差异化卖点。

水解乳清蛋白应用增多

乳清蛋白除了在营养价值方面的优势之外,分子量也更小能够更好地被消化吸收,从这一角度出发,不少品牌正在探索如何实现更好地消化吸收。针对乳清蛋白成分来说,水解乳清蛋白可能成为了一个新的选择,目前市场上添加了水解乳清蛋白成分的婴配粉产品已有不少,也成为了一个关注重点。

水解乳清蛋白是乳清蛋白经“水解工艺”得的产物,其中的蛋白质主要以短肽的形式存在,分子量相对于乳清蛋白更小。基本上配料表前几位出现“水解乳清蛋白粉”“水解脱盐乳清粉”等带有“水解”字样的原料,就是特别强化了水解乳清蛋白的奶粉。据不完全统计,飞鹤星飞帆、蓝河姆阿普、美庐臻铂、海普诺凯1897荷致等产品中都添加了水解乳清蛋白成分。

在婴配粉中添加水解乳清蛋白时,其实也是在进一步强化消化吸收方面的优势,无论是乳清蛋白还是水解乳清蛋白的应用,都是看中了消化吸收特点,这在婴幼儿群体中属于备受关注的一个喂养痛点,相对来说可能也比较容易唤醒消费认知、引起消费兴趣,更好地适应新生代父母的喂养需求。

另外添加了水解乳清蛋白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下的“低敏”需求,除了低敏特配粉之外,普通婴配粉产品尽量减少乳蛋白过敏问题逐渐成为了一股潮流,水解乳清蛋白进一步降低了大分子蛋白的致敏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宝宝娇嫩的肠胃,这可能也是品牌关注并应用水解乳清蛋白成分的一个原因。



顺应“小分子”奶粉趋势

当下的消费者在婴幼儿喂养时比较关注“好消化”“易吸收”,有调查显示,在小红书平台上,“好消化吸收的奶粉”的词条浏览量已达1.7亿次,而专门的“小分子奶粉”词条浏览量也已超过3700万。不难看出“小分子”奶粉,以及“消化吸收”优势方面的关注度之高,已经成为了比较热门的需求。

不过关于“小分子”奶粉也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与大分子蛋白质、脂肪相比含有更小分子量的奶粉,像乳清蛋白、水解乳清蛋白等都可以划归为“小分子”奶粉,属于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而羊乳脂肪、MLCT等则属于小分子量的脂肪。对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添加了乳清蛋白、水解乳清蛋白的婴配粉都瞄准了“小分子”卖点。

“小分子”奶粉之所以能够受到欢迎,同样得益于消化吸收方面的优势,正如之前所说,作为婴幼儿群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的喂养痛点,从这一需求出发自然也比较容易吸引消费目光,同时也属于“小分子”奶粉中比较常见的品类。对于关注乳清蛋白成分的品牌来说,可能也为打造更多的产品价值提供了帮助。

随着“小分子”奶粉热度的不断增加,以乳清蛋白、水解乳清蛋白为代表的婴配粉产品能够更好地把握这一潮流,再加上这些成分本身的营养价值较为突出,可能也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竞争优势。不难发现,现阶段乳清蛋白已经不仅仅是发挥调整婴配粉中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比例的角色,也开始承担起了更多的产品价值。



聚焦并打造消化吸收优势

婴配粉中之所以要加入乳清蛋白成分,作用之一就是为了调整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占比,这也是牛奶、羊奶与母乳的一个显著区别。母乳的蛋白质组成以乳清蛋白为主,其次才是酪蛋白,有调查显示哺乳初期母乳中的乳清蛋白高达90%,随着宝宝的成长母乳中的乳清蛋白占比逐渐下降到60%左右。

婴配粉需要调整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占比,也是为了更好地契合母乳营养构成,从而更好地适应婴幼儿群体的生长发育。另外从营养成分上来说,酪蛋白是一种大分子蛋白,不容易被婴幼儿群体消化吸收,以致出现消化不良等肠胃道问题。降低酪蛋白含量,添加适量的乳清蛋白能够进一步提升婴配粉的消化性和营养性。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乳清蛋白含量更高的婴配粉都打出了“消化吸收”优势,不仅是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入手,也是更好地契合产品本身特点。除此之外,这类婴配粉产品还在从配方的角度进一步提升“消化吸收”优势,借助乳清蛋白成分以及优势配方组合来更好地凸显这一价值。

从目前的消费认知来看,乳清蛋白的营养价值和成分优势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定认知,不少目标人群在选择婴配粉产品时也会重点关注配料表中乳清蛋白的添加情况。对于品牌来说,围绕乳清蛋白成分持续深入,可能也为产品创新提供了不少思路,有利于在内卷的市场中找到更多的突围方向。



原料端壁垒需要进一步解决

虽然乳清蛋白是一个优质成分,在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方面的优势都比较突出,但是在应用乳清蛋白时也面临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来自原料端的制约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主要是在调整婴配粉中的酪蛋白与乳清蛋白比例,以及提升乳清蛋白含量时,大部分都是通过添加乳清蛋白粉、浓缩乳清蛋白粉、脱盐乳清粉等来实现。

只是国内原料型产品如乳粉、干酪、奶油、乳清制品等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本身作为基础配方就对婴配粉企业提出了一定要求,在围绕乳清蛋白成分展开竞争时所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大。在乳清蛋白供应链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时,无疑会增加国内乳企在发展时的不可控风险,打破进口依赖问题也是势在必行。

究其原因,乳清蛋白类产品依赖进口无非是技术端和成本端的因素,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国产企业正在逐渐打破制约,在自主生产上实现了一定突破,而且政策也在尽力推动乳清粉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提升;至于成本端,由于乳清蛋白属于生产干酪的副产物,在奶酪消费不断提升之际也为自主生产提供了一定基础。

还有一部分婴配粉企业通过在国外建厂、收购企业等进行布局,短期虽然仍然存在不小的难度,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国内乳企重视乳清蛋白原料的开发和生产,国产乳企可能会逐步建立起优势,长期来看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这将为他们在婴配粉市场实现持续发展甚至开辟新增长曲线提供不小的帮助。

行业思考:乳清蛋白作为婴配粉中颇受关注的一个成分,随着消费认知的不断增加,品牌也在围绕乳清蛋白展开新的竞争。比较明显的能够看到,以乳清蛋白含量、乳清蛋白价值等为代表的竞争已经逐渐显现,在进一步凸显乳清蛋白优势的同时,也为婴配粉产品增加了更多的吸引力。只是作为一类还比较依赖进口的成分,乳清蛋白在原料端的制约依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