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白热化的奶粉市场,消费者对于奶粉品质和营养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再加上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经济形势的起伏波动、政策调整等方面持续影响,让奶粉市场始终处于风云变幻之中。

乍看之下,除了羊奶粉、牛奶粉外,小分子奶粉似乎在市场中占据一方,可当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真实状况,仍有不少隐忧存在。

坦图小分子奶粉身世存疑,炒作嫌疑缠身

与普通奶粉不同的是,小分子奶粉的乳清蛋白分子结构相较其他奶粉来说更小,也就更容易被婴幼儿吸收。目前,奶粉企业宣传的小分子奶粉大概分为乳清蛋白小分子奶粉、α-乳白蛋白小分子奶粉、水解小分子奶粉、特殊医学用途的配方奶粉、小分子羊奶粉等。

以乳清蛋白小分子奶粉为例,该产品宣传卖点主要在于奶粉中的乳清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90%以上。而奶粉1段国标规定显示,乳清蛋白的比例要占到蛋白质的60%以上。

所以,自问世起就将自己标榜为“国内首款双蛋白小分子奶粉”的坦图思慕尔婴幼儿配方奶粉,在注册成功之后的40天时间里,就完成签约预定52万罐。随后3年,思慕尔做到销量年均增长50%,三年累计卖出了240多万罐小分子奶粉。

然而这一光环之下,却是充满争议的诞生历程。

作为坦图的实际操盘手,何康辉曾担任澳洲“坦图”奶粉总代理,而此次推出的坦图思慕尔奶粉,其代工方蓝湖乳业在注册环节的表现堪称“钉子户”。

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思慕尔是由澳洲坦图(BlueLakeDairyGroup,简称“蓝湖乳业”)与杭州千岛湖康诺邦健康产品有限公司(简称“康诺邦”)联合研发。蓝湖乳业澳洲奶粉工厂虽在2017年12月取得在华注册资质,但产品配方注册申请迟迟未能获批。

随后,康诺邦注册的“美仑加”系列婴幼儿奶粉,明明已经通过首轮配方注册资质,却未曾真正推向市场。随后在2019年9月“改头换面”为“思慕尔”,外包装商标也由“美仑加”变更为“坦图光辉”。

对此,有业内专家曾表示,今年前维爱佳澳洲乳业有限公司3款婴儿配方奶粉英文名称由“ViPlus”变更为“BELLAMY'S ViPlus”,“坦图思慕尔”与“贝拉米维爱佳”的操作套路极为相似。奶业专家王丁棉也曾表示,这是贝拉米在久未能取得配方注册下的“借腹生子”行为。

对此,何康辉表示,“借腹生子”也好,“国内贴牌”也好,都是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也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应变之道。对于未来,何康辉直言“还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消费者的反馈、市场的热度等都能体现出小分子奶粉赛道更容易让宝妈接受,所以这一赛道会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很好的发展方向。

对于宝宝来说,小分子奶粉真的事必要的选项吗?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小分子蛋白奶粉这一产品对于宝宝来说是有必要的,目前国家有很多婴幼儿销售吸收率下降,这种小分子蛋白刚好适应这些群体。

但也有业内观点表示,小分子奶粉对消化吸收不好的宝宝是有一定帮助的,不过对于正常宝宝来说,也没有必要特意选这种乳清蛋白占到90%以上的奶粉。其实母乳除了初乳,成熟乳中的乳清蛋白一般也只占60%。6个月之后,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进一步增加,也更加没有多少必要专门喝这种小分子奶粉。

如今,何康辉仍然以杭州高歌坦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活跃于奶粉圈里,但他朋友圈里主要宣传的产品并非思慕尔,而是另外一个名为“光明致优”的婴配奶粉。

销售一路狂飙,质量信誉却 “刹车”?

致优奶粉,是光明乳业旗下精心打造的高端婴配粉系列,至今上市不足两年。与光明旗下其他品牌不太一样的是,致优奶粉并非光明自己负责销售的。2023年6月,在光明致优新品发布会上,光明与新型民营企业坦途签署了合作协议——光明主要负责供应链以及品牌,坦图负责销售。

公开资料显示,在光明致优正式发布后45天之内,就有超过6000+门店选择了光明致优小分子奶粉,坦图公司超过90%的合作渠道都更换了光明致优。

今年3月29日,光明致优召开了全国代理商大会。据悉,2024年累计销售了155万罐致优奶粉,增速约75%。截至2024年年底,光明致优在全国的经销商已发展到155个,拥有8500家左右门店。

但是,致优奶粉背后仍然是隐患重重。

先将目光聚焦于奶源和生产环节。致优奶粉宣称其奶源来自北纬47度松嫩平原的自有专属牧场,并且首创了“千分牧场”评价标准体系,从理论上来说,这确实为优质奶源的产出提供了一定保障。然而,在光明过往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却多次暴露出严重的品质管控漏洞。

在此之前,旗下产品就频繁被曝出各类问题。去年10月20日,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发帖表示,其购买了一箱光明莫斯利安酸奶(生产日期24.7.15)在24.10.14日晚上喝时发现里面有鲜血并且有血腥味。传染病医院告知4周后抽血化验,因为是孕妇害怕传染病影响胎儿,医生建议住院。


2024年10月24日,光明乳业针对上述事件发布微博称“公司内部已经完成产品生产工厂自查工作,确认该批次产品在生产过程、产品出厂检验、留样产品复检等环节排查结果均正常,且同批次产品至今未有相同问题反馈。”


但直到现在,该条投诉进度仍未有变化,依然为“已回复”。此外,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5年4月3日,消费者针对光明乳业的累计投诉量为483条,主要涉及光明乳业液体奶保质期内变质或有异物等问题。

事实上,奶粉一直是这家中国老牌乳企的痛点。2010年,光明乳业宣布投资入股总部位于新西兰的乳品加工企业——新莱特,试图通过投资来弥补奶粉赛道的“短板”。

然而,2022年新莱特实现营业收入69.21亿,同比增长2.63%;实现净利润0.28亿元。2023年新莱特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7%至73.61亿元,全年净利润为-2.96亿元。在2024年上半年,这家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74亿元,净利润-1.4亿元。

不仅如此,在2024年上半年,新莱特受境外贷款加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资金紧张,2024年7月15日到期的1.3亿新西兰元贷款,难以按期偿还。为了满足新莱特按期归还到期债务需求,光明乳业全资子公司光明乳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向新莱特提供1.3亿新西兰元贷款。

相比之下,致优奶粉的日子似乎还算是好过的。但是,正如宋亮所述,奶粉行业已经进入到竞争的深水区,库存高、价格战持续、零售市场总量萎缩等问题都让企业们“心力交瘁”。

如今,光明乳业与坦图已经签署了2026年-2028年战略合作协议,何康辉能否带领坦图小分子奶粉从注册困境和概念炒作的泥潭走出,致优奶粉又将交出怎样的销售业绩,我们拭目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