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提出弃核和放弃保护小弟,被伊朗拒绝,美伊博弈升级,关键时刻中俄成破局关键。



2025年3月,美国对伊朗的施压达到新高度,美国要求伊朗“彻底放弃核计划”并停止支持地区盟友,否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轰炸”。然而,伊朗不仅强硬回绝,更在中俄联合军演与战略协作的支持下,展现出与美国正面对抗的底气。这场博弈的背后,是中东地缘格局的重塑,也是美国单边主义与多极化力量的终极较量。

美国这段时间几乎面对全世界都搞出“极限施压”,对盟友尚且如此,对看不上眼的伊朗更是强硬要求弃核,并且不得支持自己的小弟,也就是说这些小弟被美国与以色列打击时,伊朗不能有任何动作。这种无理的要求,当然被伊朗拒绝。

美国近期提出,伊朗需“彻底放弃核计划”,包括民用铀浓缩能力和战略导弹研发,否则将面临军事打击。这一要求远超2015年《伊核协议》的约束范围,甚至要求伊朗自废核电产业根基,等同于剥夺其能源自主权。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报告显示,伊朗当前浓缩铀纯度达60%,虽未跨越武器级门槛(90%),但已具备快速突破能力。美方借此渲染“伊朗核威胁”,试图以“红线”之名行战略扼杀之实。

中东的“抵抗之弧”让以色列吃尽了苦头,以色列求助美军解决解决这个难题。

美国转身就施压伊朗放弃对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盟友的支持,试图瓦解其“抵抗之弧”。因为美军知道中东带头大哥就是伊朗,只要伊朗不支持这些小弟,他们就掀不起什么浪花。美军近期对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空袭,并调派航母打击群至红海,名义上打击代理人,实则剑指伊朗。然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因威胁而背弃盟友,这是原则问题。”



面对美国威胁,伊朗这次选择不让步,因为他知道也门胡塞武装必须力保,于是,将数千枚导弹装入地下发射井,并宣称“一旦遭袭,将打击美军中东基地及以色列本土”。伊朗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司令哈吉扎德警告,5万名驻中东美军处于伊朗导弹射程内,“美国若冒险,将付出数千士兵伤亡的代价”。

关键时刻,中俄与伊朗的联合行动成为破局关键:

就在最近,“安全纽带-2025”联合军演中,中俄伊三国在霍尔木兹海峡演练封锁、反介入等战术,不仅是回应美国对能源通道的威胁,而且也表明态度,伊朗不是孤军奋战。

伊朗为了避免被卡脖子,首次以人民币结算港口服务费,俄罗斯则用数字卢布支付能源过境费,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外交声援:中俄在联合国多次反对美国单边制裁,并推动将伊核问题与中东无核化捆绑,直击西方双重标准痛点,中俄联手为伊朗撑腰,让伊朗有恃无恐。



中俄伊通过能源合作构建了抗美统一战线:

中国连续两年扩大进口伊朗原油,2024年同比增长42%,冲破美国制裁闭环;

俄罗斯向伊朗提供苏-35战斗机等军事装备,提升其防空能力;

三国联合护航波斯湾油轮,削弱美军第五舰队影响力。

中俄伊合作不仅提供实质性支持,更向全球传递“联合抗霸”信号。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直言:“超级大国时代已终结,我们不需要依附霸权也能守护和平。”这种姿态吸引了更多中东国家转向多元外交,动摇美国地区主导权。

美军虽有能力对伊朗发动空袭,但难以承受伊朗导弹反击的代价。伊朗已部署低成本无人机、智能水雷等非对称战力,可在霍尔木兹海峡构建“区域拒止”屏障,威胁全球30%的原油运输,关键时刻中俄也不可能弃之不管。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未能迫使其屈服,反推动中俄伊形成“制裁免疫圈”。人民币、卢布结算体系的成熟,使伊朗石油出口绕开美元,美方金融武器效力大减。

欧洲国家对美国“彻底弃核”要求态度暧昧,以色列虽支持打压伊朗,却无力单独行动。美国在中东的“一言堂”地位正被中俄伊协作瓦解。

伊朗的强硬拒绝与中俄的坚定支持,标志着美国单极霸权的衰落。当美军航母群在红海徘徊,中俄军舰却在波斯湾展示联合护航能力;当美元制裁屡屡碰壁,“去美元化”浪潮却席卷能源贸易——这场博弈的终局早已清晰:多极化不可逆转,霸权主义终将退场。



正如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所言:“威胁与压迫从不能让我们低头,唯有尊严与合作才是出路。” 中东的天空,正迎来新的黎明。

只要中俄伊在中东联手抗击霸权主义,美以的霸权扩张会以失败而告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