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
实施方案(2024-2028)
—2025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全称孤独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孤独症)是一类严重致残性神经发育障碍,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环境,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门于2024年7月21日共同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此《方案》旨在用5年左右时间,完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和保障条件。以下将对《方案》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以下将对《方案》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行动目标
《方案》计划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达成多项目标。在机制与体系建设方面,促进完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在服务能力提升上,增强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服务能力水平,改善保障条件;最终有效优化孤独症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环境,为他们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重点任务
1.实施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提升行动
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需依据本地孤独症儿童康复实际需求,新建或借助已有机构开展公益性康复服务。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租金减免、水电优惠等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康复机构。残联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及时认定合格机构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实现地级市和人口集中县均有定点机构,方便儿童就近接受康复服务。
加强康复人才培养:通过定向培养、入职奖补等方式,吸引专业人才投身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对相关医务人员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发挥专业学会、协会作用,推广专业技术培训。
规范康复机构管理:加强机构登记和监督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机构申请相关执业资质,纳入行业管理。强化安全、卫生等多方面管理监督,查处侵害儿童权益问题。加强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完善康复服务规范,监测、评价康复质量。
2.实施孤独症儿童教康融合行动
扩大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鼓励大城市建设此类学校。健全教育科学评估认定机制,落实“一人一案、分类安置”,探索适宜培养方式,制定教育指南,建立助教陪读制度。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开设适合孤独症学生的专业,为就业做准备。
健全普惠保障机制:推动将义务教育阶段孤独症学生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7000元以上,对困难学生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并纳入资助范围。支持建立区域孤独症儿童教育指导中心,完善特殊教育服务机制。支持高校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3.实施孤独症儿童家庭暖心行动
加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制度的综合保障作用,减轻家庭负担。落实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要求,有条件地区加强门诊保障。实施康复救助,有条件地区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年龄范围,拓展救助内容,确保应救尽救。
加强家庭生活保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孤独症儿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范围。对遭遇困境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有条件地区扩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支持探索开展财产信托等服务,解除家庭后顾之忧。
加强支持性服务: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服务,编写家长知识手册,开展家长康复知识培训。加强困境儿童入户走访,做好托养照护和救助保护。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减轻家庭照料负担。发挥相关协会和组织作用,开展家庭互助服务
总结
《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通过“政策+资源+服务”组合拳,为孤独症儿童家庭带来实质性支持。这不仅体现了对孤独症儿童群体的关怀,也有助于推动社会更加理解和接纳这一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确保《方案》有效落实,让孤独症儿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
以下为政策原文↓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内容来源:宁夏残联
技术编辑:曾杰
责任编辑:于芸霞
审核:马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