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成都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抓住县域重要切入点,实施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推动八个县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抢抓机遇,拼尽全力。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

各县市如何各出奇招,

创新思路抓发展?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园区”无疑成了成都各地拼经济抓发展的热词。一批标志性项目投产落地,多项改革举措密集实施,资金、人才高效聚集……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各产业园区正在加速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

布局优化

行政效率再加速

“以前办理工商、税务、环保等手续,车程来回就要花一个多小时,分中心启用后缩短到10多分钟。”在今年刚投用的邛崃市政务服务中心羊安分中心,一名正在办理业务的企业工作人员感叹道。


▲市民在邛崃市政务服务中心羊安分中心办理业务

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各工作区域划分明确、秩序井然,近20家单位集中入驻、240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为园区企业和邛崃东翼区域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企业感到的“方便”,其实是园区机制体制改革成果的直接呈现。

当前,规划面积30.97平方公里的四川邛崃经济开发区,由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成甘工业园区)、成都绿色健康产业园、成都酒业产业园整合而成,原先分散的多个产业园区由四川邛崃经济开发区统一管理,减少了多头管理的行政壁垒,由经开区统筹规划、招商、服务等职能,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


▲四川邛崃经济开发区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

不仅是邛崃经开区。2024年10月举行的成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3+22+N”的空间布局。优化后的园区将对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调整,引导资源和企业向符合产业布局的园区集聚,从而提升园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区三园’明确了产业发展格局,不仅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形成产业链集群,也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专业化水平。”邛崃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的四川邛崃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97平方公里,主攻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健康产业,目前已入驻企业496家,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绿色食品饮料产业承载地,做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

功能提质

让企业安心研发生产

在崇州经济开发区明湖科创园,崇州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办公区内,键盘敲击声密集,电脑显示器蓝光频闪,项目文档在工位间快速流转。如此忙碌的场景,都是为了即将召开的一场发布会——预计4月上旬,崇州市将发布一批科技成果应用场景清单,积极帮助园区企业找订单、拓市场、谋发展。

“这些是中心筹备以来,我们根据企业需求定向提供的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明湖科创园

围绕园区功能提质,今年3月,崇州市筹备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招商服务中心、园区企业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多个功能平台和资源,秉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矩阵。

“这不是简单的职能叠加,而是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互联互通形成合力,让企业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五中心”筹备组相关负责人赵海鹏介绍,“我们希望搭建一个直接对接企业的‘前台’,第一时间响应园区内企业的诉求,第一时间给企业进行反馈,及时协调部门进行解决。”


▲四川崇州经济开发区

此外,“五中心”还集成了事项,将项目审批、证照资质办理等636项基础政务服务整合到明湖科创园区,首批引进财税服务、法律咨询等增值化服务14项,推动涉企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结,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

“这也太方便了!今后不仅办理业务方便,政府还会给园区搭建各种平台。”诚学信付公司总经理张力文对崇州正在筹备的“五中心”满怀期待,“让我们企业能真正地专心做业务、专心做研发、专心做生产。”

产业升级

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

刚刚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数字影视文旅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花落大邑,菱重能源技术(成都)、新能源氢能、成都智算中心(大邑)AIGC共创等外引项目以及影视制作人工智能平台、成都高新西岭影视创制基地等一大批项目落户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通过园区新质生产力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园区高质量发展,当前成都各县市正在通过“立园满园”行动,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实现园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跃升:

四川蒲江经济开发区以中德(蒲江)产业新城为核心承载地,联动寿安工业园、成佳郊野总部重点片区、大塘酒肆“三园”发展,将聚力打造西部中德(中欧)企业集聚高地、成都都市圈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基地、西部时尚品牌酒基地、国际田园科技创新中心“一高地两基地一中心”;


彭州经开区按照“一区三园”模式,打造全国一流的中医药研发制造基地、国家级无人机试飞应用基地、国家重点航空动力产业集聚区、成都国际绿色食品港,助力彭州建设成为成都都市圈北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将立足打造国内领先的适旅特色产业承载地,聚焦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天府好水产业集聚区”“绿色制造产业片区”;


简阳经济开发区将原来的17.2平方公里调整为23.12平方公里,调整后,园区拥有充足的产业承载空间,发展目标定位为:成渝装备制造基地、西南智能建造生态集聚区、东数西算天府集群重要承载地。


▶ 来源 | 成都日报

成都市《计划报告》要点速览,这些事与你息息相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