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蒋介石去世后,1975年开始、“国民政府”把蒋生日10月31日设为节日,称“蒋公诞辰诞辰纪念日”。事实上,在蒋介石生前,每年的10月31日台湾政府的官方也均会有庆祝活动。蒋逝世后的1986年,台湾政府还曾为其举行过一百岁冥诞的系列纪念活动。1987年,台湾解严后该节日便逐渐淡化、日益不被重视。2007年台湾民进党陈水扁政府正式废除此节日。

关于前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故事很多,有的还充满了传奇色彩。比如,蒋介石的生日1887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鬼节,卒日1975年4月5日、是中国的鬼节。

这究竟是天意、还是巧合?谁也说不清楚。还有人据此判断,称蒋先生是“中外之鬼”,意思是他“里外都不是人”。料想持有这种说法的人也说不出服众的道理,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情绪。所以,我们还是分别来介绍一下这两个中外节日吧。

二十世纪,大多年份的4月5日是清明节(少数在4月4日),是我国三大鬼节之一。所谓鬼节,就是按照老规矩、应该上坟的日子。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尤其重视家族、祖先,对祖先的崇拜、返本归宗的意识特别浓厚,上坟、祭祀祖先就是对先人表达缅怀的一种特定方式。


蒋介石


蒋介石


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

具体而言,三大鬼节指的是清明、中元、寒衣。清明节扫墓,就是去墓地,通过祭祀祖先、来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按照习俗,扫墓一般都要选择在清明节这天的上午。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有的地方将扫墓称之为“扫山”或“拜山”。这是因为“坟”、“墓”二字不吉,所以就刻意规避了一下。如南方沿海一带,就把扫墓叫做“拜山”。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内的祖辈,称“家山”,拜祭家山称“家祭”;对宗族祖先的拜祭,称“扫祖山”、“扫大众山”。

其实,在“山”字的古义里,有一种就是作“坟茔”解。如今,风水师仍然称墓地的坐向为“山向”。

接下来,再说说西方的鬼节。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DAY),即现在所说的万圣节。

“HALLOW”即圣徒之意。万圣节的前一天,即每年的10月31日,万圣节前夜(英语:Halloween,为“All Hallows'Eve”的缩写),是西方的鬼节。

传说,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不列颠诸岛的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认为10月31日是秋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的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因此,10月31日被视为“鬼节”。


蒋介石和宋美龄


蒋介石、宋美龄结婚照


蒋介石和母亲王采玉(中),元配毛福梅,蒋经国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拿出食物放在门口,招待死去亲友的亡魂。有的亡魂找不到故居地的,就会在世间游走,成为孤魂野鬼,四处找寻机会、从别人家抢夺生灵。于是,人们认为这天晚上格外危险。

在这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到活人,然后再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以便把死魂灵吓走。

后来,天主教传教士登陆到了不列颠诸岛。传教士们为了压制凯尔特人的这种传统,就把这一天之后的11月1日定为万圣节。一方面纪念天主教的圣人们,另一方面,也希望用圣人们可以打压“鬼节”里的鬼怪。这就是西方“万圣节”的来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