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南京大学附属中学这个励美校园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育人的温度。弘毅之师用温度和品质点亮学子梦想,弘远学子用奋斗和勤奋书写青春华章。从五育并举的育人实践到教坛名师和新秀队伍的打造,再到发挥榜样力量,南京大学附属中学不断书写着新时代教育的隽永篇章。
2024年高考纯文化本一率近50%,本科率高达90%,均创历史新高。强化班录取双一流、211高校比例超过50%。从中考到高考,本届学生平均推进率在5000余名,一本达线的学生平均推进排名达11000余名。近年来,多名优秀毕业生被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辽宁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陆军军医大学等985、211和双一流大学录取。
励美校园 :多彩图景 成长之美
学校通过挖掘学生特长、坚持五育并举,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提升。学生们在一幅幅动人的校园图景中,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身心舒展,实现成长之美。
春日的南大附中校园内,欢声笑语、书声琅琅。《红楼梦》的繁华与苍凉、《雷雨》的纠葛与爆发,被学生们搬上舞台。这边课本剧刚唱罢,那边飞花令擂台战又响起,千年文脉在少年的吟诵中焕发新生。除了读书节,南大附中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贯穿全年。学生们在DI嘉年华、科技手抄报展示等活动中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运动会、篮球赛、冬季三项、花式跳绳等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金秋诗会、元旦联欢等活动中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从跨入高中的第一场新生入学教育,到即将迈出高中校园的成人仪式,学生们在三年一以贯之的开学典礼、叶静宜奖学奖教基金颁奖仪式、入团仪式及毕业典礼等重要活动中,感受成长的意义并留下青春印记。
随着校园创意铃声的响起,南大附中校园创意课间操和室内操瞬间唤醒每个学子的活力细胞。围墙内,操场上步履铿锵、红旗招展;围墙外,栏杆处路人驻足、频频围观,成为南大附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文理科菁英奖学子、优秀进步奖学子等展板在校园大门入口处醒目排列;啦啦操、花式跳绳等获奖学子证书和奖牌在舞蹈房内上墙展示……在南大附中,每一次进步、再小的荣誉都被珍视和看见。
南大优秀学长走进校园,分享学习经验和成长故事;南大教授、招生负责人陆续走进校园,步入南大讲堂开展主题讲座;“3·5”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暑期实践、主题思政课等主题活动期间,南大附中学子和南大学长们共升一面国旗、共上一堂课、共登一方舞台。在一次次“南南合作”中,“上南大”等理想的种子早已在南大附中学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弘毅教师: 接续传承 温暖同行
近3届毕业生纷纷回到母校,二刷校园;2025届高三学子成人仪式上,学哥学姐们陆续从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内送上祝福;不管到哪里,只要“老班”一声召唤,随时回到母校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节来临前夕,校园两侧展板上写满学生的暖心祝福,贴满创意卡片……这些温暖动人的场景成为南大附中师生们校园互动的日常。
南大附中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有温度有品质的弘毅之师队伍。学校通过自主培养教学名师,不断续写“一年一正高”的佳话,并不断发挥名师引领的作用。
南京市高中政治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曹金龙就是其中之一。他长期深耕课堂教学,在南京市率先展示和推广“情境导入—探究活动—形成意念—巩固提升”的“四环节”教学法。近5年,他带领学校教研组老师共同研究和实践活动型议题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学科高阶思维,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担任学校高中政治教研组长12年来,他立足课堂开展真研究,关心推动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教研组教师整体专业发展,所任职教研组连续两届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在他的带领下,培养出包括全国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全国典型经验获得者杨璐等在内的青年名师。
在南大附中工作16年的正高级数学教师吴小健,也是学校自主培养的名师典范。近5年来,他先后主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还参与江苏省级两个有关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学校支持他上多种公开课,提供展示的机会。学校还提供时间和经济等保障,鼓励他“走出去”交流学习,让他在教科研路上越飞越高。作为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他也不忘通过“结对子”“搭台子”及“压担子”方式积极培养年轻教师,在他的指导下,学校数学组青年教师们撰写出一篇教育论文、两篇有价值的教学案例,承担市、区级公开课或课题研讨展示课等。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数学名师蔡圣红曾获得“2022年江苏省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并记功一次。参与3年半的援疆支教期间,他担任援疆教师团队的领队,分管教学科研、教学副校长,他将南大附中的高效型课题、挖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帮助等经验做法推广到新疆几所中学,促进新疆的青年教师快速进步。在他的指导下,一名青年教师成功晋升为高级教师,有老师在伊犁州评课中荣获一等奖,有老师成长为教学骨干并走上领导岗位等。
南大附中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学校吸引了多名985、211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加入青年教师队伍,并搭建不同青年教师培养平台。学校教科室主任沈啸结合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特色品牌介绍:学校打造了青年教师培养的五大特色品牌。如“相约星期三——青年教师培训沙龙”“青年教师读书会”“青年教师成长营”“学习共同体”和“南大附中青蓝工程”等,形成了青年教师互相学习、合作、竞争和进步的合力,帮助青年教师迅速熟悉工作,站稳课堂,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和德育特点,为未来的骨干教师之路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还为青年教师搭建业务能力的展示舞台,包括“南大附中青年教师亮相课”“南大附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南大附中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活动”等。近5年来,通过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学校培养出一批教坛新秀和教学骨干——鼓楼区青优教师9人,区学科带头人7人,区杰出青年教师培养对象4人,南京市教坛新秀1人;两人入围第11届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最终评比。其中,高三班主任丁冠群老师9年前是叶从军老师的学生,她硕士毕业后回母校教书。曾经的“老班”成了她工作后的师傅,让她迅速站稳讲台,并成长为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弘远学子 :志向高远 星光熠熠
南大附中校园里有一面杰出校友展示墙。近130年的历史长河里,这里培养出6名院士杰出校友,他们分别是胸怀“做中国第一个女工程师”理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及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韦钰、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肖佐和濮祖荫、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和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张杰。这里还培养出诸多领域的领军人物,书法家孙晓云、冰墩墩之父曹雪教授、新农人代表华梦丽等均是南大附中的杰出校友。
目前就读于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二的朱慧雅,也是南大附中的优秀校友。和她一样,中学上学路上每天穿梭于南京大学汉口路校区附近的南大附中学子,从小就对南京大学充满向往,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南大附中“南大硕博校友团”的一员。“我们南大附中的校徽与南大一脉相承。学校又毗邻南大鼓楼校区,那种天然的地缘亲近感,也不断加深着我对南大的关注。”说起高二那年在南大举行的运动会,朱慧雅记忆犹新,“比赛之余,我漫步校园,看到图书馆内座无虚席,学生们专注地查阅资料、埋头学习。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南大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并憧憬着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其中一员。”
南大附中2022届优秀毕业生、目前就读于厦门大学大三的刘牧辰,写给母校的真情告白中这样写道:“高中三年,我成功地发扬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缺点。感谢母校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克服了不善言辞的缺点。学校和老师的激励是我坚持突破的动力,最终让我在高考中以超出理科本一线106分的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
一批又一批弘远学子从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出发,走向更加辽阔的未来,续写属于母校的荣光!
普通高中:
025-83236409、025-83236410、
17351041896、17749541896
国际高中:
025-83236440、025-83236443、
13813890599、15365118932
学校地址:南京市鼓楼街83号(鼓楼广场旁)
通讯员陈雅秋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