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深化规划改革专场。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经开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倪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昌平区是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我们统筹当前和长远,以规划为引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方位融入城乡规划建设、基层服务、生态文明等领域,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厚植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科教引领、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

一是城市治理“有引领”,加快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空间治理体系。全市率先出台了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细化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和“一目标四清单”,并以“改革提质年”主题活动服务保障各项任务落实。我们围绕分区规划实施目标,106个街区控规全部启动编制,其中生命科学园、朱辛庄组团、新城东区等共9项、55个获得批复;8个镇域规划全部完成编制,其中流村镇、南口镇等6个已获得批复;街区控规批复面积和镇域规划批复率均位居全市前列。我们按照“组团开发、轨道优先、产业联动、市政同步”的思路,科学推动商品住宅和产业用地供应,2024年供地面积位居全市前列,此外,我区拥有在途商品住宅和产业用地资源超1万亩、总建筑规模超1300万平方米,将科学安排供地时序,推动土地上市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有机衔接匹配。我们推动轨道上的城市建设,完成了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场站及9个轨道微中心、地铁19号线北延等一系列交通规划,在建及建成轨道线路8条,总里程超过130公里。我们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北中轴延长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和研究,同步做好“百千工程”兴寿镇示范片区等乡村振兴规划,为城市治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城市治理“有创新”,打造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回天样板”。接续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投用项目172个,建成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等文体设施,新建“双创”空间60万平方米,打造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学校周边综合整治样板,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回昌路建成通车。深化“回天有我”党建引领治理机制,发挥街道社区基层治理主体作用,依托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打通居民参与、多元共治路径,“回天有约”协商议事模式形成生动实践,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回天地区基层治理。今年,我们将继续运用回天行动计划推进机制,有效衔接第二轮与第三轮行动计划,围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人居环境品质等6个方面,加快霍营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清华长庚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实现累计投用项目达到200个,深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回天有约”协商议事等创新实践,推动回天地区从“治大城市病”向“谋高质量发展”有效转变。

三是城市治理“有温度”,持续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我们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投用清华大学附中、北师大未来实验学校等优质学校,累计引进名校名园31所,新增学位2万个,三级医院增至15家。推动新老城区共生发展,实现永安古城一期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三角地公园蝶变为打卡新地标;新城东区引入北医三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进滨水商街等重点项目,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我们不断完善城乡生态游憩体系,回龙观和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建成投用,白浮泉公园焕新升级,累计打造无界公园33个。自2022年以来,利用拆违腾退土地等建设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34个,今年将加快推进二绿郊野公园环绿道(昌平段)一期等项目,推动奥北森林公园三期等建成开园,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关键之年,昌平区将围绕“四区”建设,聚焦新时期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汇聚社会期盼和群众智慧等各方力量,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

记者提问

记者:近年来,昌平区探索构建了有效的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体系,城市环境品质显著提升。请您就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全方面提高城市建设品质,2025年昌平区有哪些重点举措呢?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倪娜:

近年来,昌平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现代化服务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补短板、强基础、优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幸福家园。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赋能城市焕新。加快未来科学城组团、昌平老城和南邵生态组团等重点街区控规编报,加快推进“一绿”地区减量提质,实现“二绿”地区规划全覆盖。整体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重点抓好永安古城城市更新,加快文化馆、城隍庙等特色节点建设,深入挖掘存量资源,推进永安热力厂、沙河站东部地区二期项目建设。谋划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推动从“治大城市病”向“谋高质量发展”转变,打造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示范样板。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治理实效。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北师大、清华、北大基础教育项目落地,积极谋划南口和能源谷区域医疗项目,力争北医三院昌平院区开工,推动清华长庚医院二期等重点项目投用。基础设施方面,推动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和19号线二期北延开工,加快新龙泽轨道微中心建设,加强站点周边指标集聚。推进南丰路、上庄路等52条道路建设,推动东坨等3项输变电工程投产,强化重点功能区保障能力。

三是坚持绣花功夫突出生态底色。以首善标准加快推进“一绿”地区实现全部公园化、“二绿”地区减量提质增绿。结合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及平原新城建设,实现东小口公园一期等3个郊野公园建成投用,平西府公园等4个新建郊野公园实现开工。高标准建设未来科学城绿道、42公里绿道改造提升等项目,促进绿道、滨水道、骑行道融合,打造森林环抱的生态花园城市。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昌平视频号,欢迎关注~


来源:北京发布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