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张腊花 记者 郑亚雷) 被称作骨科领域"不死的癌症"的慢性骨髓炎,因高复发率、长病程和高致残性长期困扰临床。近日,西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团队运用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的创新的疗法,通过精准分期手术成功治愈一例复杂骨髓炎患者,不仅彻底控制感染,更实现大段骨缺损的功能性重建。
从"刮骨疗毒"到"科学重塑"
32岁的李先生(化名)因踝关节骨折术后感染,辗转多家医院未果,伤口持续流脓、骨缺损日益严重。西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二病区庞仲辉主任团队打破传统治疗模式,采用膜诱导技术分两期精准施策。一期清创。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诱导生物膜形成;二期重建。取出骨水泥,将自体髂骨颗粒植入被诱导膜完整包裹的骨缺损区。
"这层诱导膜就像‘生物温室’,既能隔绝感染,又能分泌促骨生长因子。"庞仲辉介绍,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控。该技术不仅缩短病程,减少患者身心痛苦,还大幅降低医疗成本,为慢性骨髓炎患者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破解"感染-修复"两难困境
慢性骨髓炎治疗长期面临两难:彻底清创可能导致骨缺损扩大,而早期植骨易引发感染复发。膜诱导技术通过"先控感染,再促再生",巧妙破解这一矛盾。"这是从‘被动抗感染’到‘主动促修复’的范式转变。"西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团队表示,将持续优化技术方案,为更多患者点亮康复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