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落下帷幕,以“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为主题的本届年会,吸引了各界政要和专家学者参与。年会举行了开幕大会、高端对话、分论坛、圆桌会等50多场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300多位嘉宾在不同的分会上参与了讨论。
博鳌论坛年会闭幕之际,长安街知事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王义桅分享了他的参会感受,他指出,博鳌亚洲论坛在变乱交织的世界里传递了三个来自东方的“世界性智慧”:强调仁义道德的国际社会而不是丛林法则、有效处理“身份政治”问题、在地区大家庭中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论坛年会期间,王义桅在多场分论坛现身,他告诉知事,在和学者们的讨论中,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以及这对中美关系及亚洲的影响。
“正如论坛嘉宾提到的,以前都是美国人教我们什么叫自由贸易、市场原则、经济规律,现在却倒过来了,是我们在支持WTO、经济全球化、联合国体系,美国去搞十九世纪那一套丛林法则了,这不免让人唏嘘。”王义桅说。
他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对世界的破坏作用堪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世界怎么来应对一个败事有余的美国,或许还没准备好,还缺少机制性的力量来阻止这种破坏,可以说现在还处于“收集民意”的阶段。但至少大家是有共识的,即特朗普政策是个破坏性力量,
“你看,会场里就没有说他(特朗普)好的,连美国学者萨克斯都严厉批评特朗普,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也开玩笑强调自己是在古巴长大的。全球的建制派,包括美国的建制派,都在反对特朗普。但目前还没有机制性的力量去阻止特朗普的破坏性,我想这反映出国际秩序还有很大的脆弱性。”
谈及博鳌亚洲论坛的参会感受,王义桅表示,论坛传递了三个东方智慧。
“我刚刚去参加完慕尼黑安全会议,再回到博鳌亚洲论坛,给我的感受就是‘欧洲求安全,亚洲求发展’。”王义桅说。
他指出,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地区一场大规模冲突都没有发生,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东亚地区通过贸易带来的相互信任、合作共赢、地区繁荣。因此第一个智慧就是,强调仁义道德的国际社会而非丛林法则。中国坚定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而不是与日本争夺主导权。反观美国对全球领导权充满执念,欧洲却太过依赖美国,这都存在问题。
第二个智慧,就是我们妥善处理好了“身份政治”的问题。东亚地区存在不同宗教、民族和政治体制,多元性比欧洲大得多,但仍然将“身份政治”问题处理得很好,这为地区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三个智慧,就是求同存异,这也是万隆会议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常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了问题逐步来解决,不要影响合作,在推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累积信任,而不是一上来就动枪动刀,更不能把域外势力拉进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共识。
王义桅认为,这三个智慧具有“世界性”,通过论坛传递出去有助于加强地区共识。“论坛开始前不久,我在谈多边主义时强调,中国人讲的是中医的智慧,即耐心去化解难题,看起来好像很耗时,但一旦解决了副作用就比较小,效果就是长治久安,这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文明智慧。”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编辑:张菁菁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