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中方是否会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如果特朗普访华,其重要意义是什么?”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愿同美国新政府一道,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保持沟通,加强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就任第47任美国总统前夕,1月17日,中方领导人就应约与之通电话。
特朗普(资料图)
据外交部消息,应沙特、阿联酋的邀请,中方高层在去年9月10日至13日赴沙特主持召开中国—沙特高级别联合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访问沙特、阿联酋。因为沙特愿意在与中国合作的时候“尝试新事物”,对在跨境原油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持开放态度,这也是沙特方面首次有高层谈论到“石油人民币”的可能性。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大臣班达尔·胡拉耶夫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时间表,但这无疑是一个重磅的信号。
这个石油大国在全球经济棋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动向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无论是石油定价还是货币政策的调整,沙特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向。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沙特的战略选择更显得尤为重要。沙特把支持石油人民币当成和美国谈判的筹码,当年靠石油美元从美国那儿拿回了石油控制权,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现在,石油人民币很可能成为他们从传统石油经济转向新能源经济的重要跳板。
在2024年10月的全球物流论坛,沙特当着30多国代表的面宣布,要在自家“命门”萨勒曼国王国际机场内划出4平方公里黄金地块,专门给中国建特别经济区——这地方可不是随便选的,扩建后的机场占地57平方公里,相当于纽约曼哈顿的三分之二,年客运量规划1.85亿人次,摆明了要当亚欧非物流枢纽,而且沙特直接把管理权交给中国,唯一要求是园区产品必须“中国制造、中国发货”,连美军基地都只隔130公里。
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大臣班达尔·胡拉耶夫(资料图)
2025年3月,沙特,这个曾被视为“石油美元基石”的中东王国,对华石油出口人民币结算比例突破40%,与此同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日均处理量飙升至1.2万亿元,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4800多家银行机构。这场静悄悄的金融革命背后,是中国用十年时间构建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双引擎,正在重塑全球货币格局。
3月29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持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去年,公司与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共同建设的总投资448亿元人民币的石化综合体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动工,预计2026年下半年正式投产。阿尔-法季表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公司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合作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研究工作,并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
相反,特朗普的“制造业复兴”计划正陷入逻辑闭环的崩塌。美国国内资本以及国际资本,就连美国的美联储,基本上对制造业回流美国,并没有多少信心。现在美国国内甚至有不少企业公开反对美国在全球发起的新一轮关税战。值得一说的是,美国对委内瑞拉、伊朗等产油国的制裁,迫使全球能源贸易转向非美元结算。2024年人民币在石油贸易中占比升至9.3%,虽绝对数值不高,但较2020年增长380%,形成持续突破态势。
不仅如此,这种新的结算方式还在不断吸引更多国家的关注。比如,俄罗斯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而一些对美元体系不满的国家,如伊朗,也逐步加大了人民币的使用比例。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推动跨境支付系统的完善,让人民币交易变得更便捷。
石油(资料图)
而且人民币能源结算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委两国建立的"石油换基建"2.0模式中,45%的交易额直接折算为医疗援助、卫星导航服务等非货币支付。剩余部分通过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合约进行对冲,这种"双轨结算机制"使美元结算占比降至18%的历史低位。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近期宣布接受人民币LNG交易,标志着亚洲能源人民币圈正在成形。
人民币在石油结算中的崛起,不仅仅是能源领域的事,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这让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有人可能会说,这就像是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敲门砖”。通过石油贸易,中国的人民币开始被更多国家认可。未来,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可能会从石油扩展到其他商品贸易,甚至是金融市场。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就开始极力推动去美元化,但俄只是倡议者,由于俄罗斯缺乏足够的实力,只能到处宣传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吸引有兴趣的国家加入体系一起推动发展。而中国不同于俄罗斯,因为经济体量够大,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是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对手和伙伴。中国以渐进、稳当的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世界金融支付多元化、数字化,将势不可挡。